穿插越南,团长要求减负有吃有打走得动,其

为怀念我们曾经的老团队——解放军13军38师团,以及当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的首长和战友们,纪念那些在这场血与火的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和功臣们,特斗胆撰写此文,以志其英名并激励后人。——作者

年12月10日,13军接到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命令,所属部队立即进入紧张而全面的准备。

12月17日,全军部队遵循上级命令,由各驻地开始向预定方向和地域集结。一时间,车辚辚,马啸啸,雄师出征剑出鞘,南国烽烟凌空飘。

38师团余人马,迅速从驻地四川遂宁和潼南双江整装出发,经过乐至到达简阳,依照序列登上南下的火车。全团人马进入闷罐车,昼夜不停地向云南方向开进。因为部队是隐蔽集结,闷罐车未到站不准开门,一节车厢上,百人挤在一起,吃喝拉撒全在里面。粪便和汗臭、脚臭味道混在一起,熏得人喘不过气来。

一路上,车轮在铁轨上摩擦和撞击发出的“砰嚓,砰嚓”声与睡觉的鼾声交织在一起,像一个五大三粗的鲁莽汉子,在用他那粗犷的嗓子,不厌其烦地重复演绎着一首刺耳的交响曲。车里的人员闷在里面,看不见外面的一切景物和任何情况。一觉睡醒了,偶尔有一种对战争莫名的恐惧感,又像无形的臭虫、跳蚤一般,悄悄地爬上人们的心头。整个队伍中,毕竟95%左右的人都没有经历过战争,特别是那些刚刚入伍的新兵,这种恐惧感的出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经过昼夜的颠簸跋涉,部队终于在年新年的第一天,抵达预定集结地域——云南个旧。随即转入了紧张艰苦的临战训练。部队训练的重点,是针对热带山岳丛林地带无路的条件下,按地图方位角行进、穿插、包围、迂回、穿林等。

年1月22日,部队离开个旧,到达边疆小村曼麦。在这里,部队在橡胶林里搭草棚,睡地铺,因而常常受到又大又多的旱蚂蟥和蚊虫的袭击。橡胶林里那厚厚的落叶下面,活跃着大量的旱蚂蟥,人睡在上面,稍不注意,就有又大又多的旱蚂蟥爬到身上,像抽血时的管子一样,贪婪地吮吸着你的鲜血。驱除它时,要是不得要领,你拉断了它的后半截,它的前半截还会死死地咬住你不放,叫人很是恶心。至于风吹雨打、日晒夜露,那就更是家常便饭了。

团在七十年代中后期,由甲种团精简整编为乙种团,战前才又临时恢复扩编为甲种团的。所以,扩编时补充了大量新提干部和新兵,占到了全团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过去部队长期在云南、四川等地,分散投身经济和国防建设,担负重要目标守卫工作等,已有近30年处于和平状态,而且自取消“天天练”之后,军事技术训练相对偏少。除了少数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援越抗美战争的老资格干部外,绝大多数干部没有亲历过战争,更没有实战经验。加之战前团队入川已经十多年,原本对南方热带山岳丛林地带的环境的适应优势,已经大大减弱。何况在异国他乡敌情不明、地形不熟,民情不利,面临诸多挑战。所以,参战官兵只能靠集结在战前出发地域的临战突训来弥补上述不足。

根据战前部署,13军作为西线参战的主力部队,主要作战任务是从河口至坝洒地段强渡红河,首先歼灭敌师和谷柳、宝胜、谷珊地区之敌,而后协同友邻部队歼灭敌A师。

为达成上述作战目标,军指决心采取迂回包围、穿插分割的手法,以38师团和39师团担任迂回穿插任务,分别进至奔西爱和朗格姆地区抢占要点,断敌退路,阻敌增援。其中,38师团的任务,是在全局战斗发起之前,由曼峨南侧偷渡过红河,迅速沿勇番、朗囊、龙金、孟珊、登尚路线向前穿插,总路程接近50公里。要在7个半小时之内到达代乃,然后沿10号公路西进至奔西爱、威龙松地区,阻击越军A师东援柑糖和老街。如A师未到,则继续向沙巴县城附近的马匝、沙巴下地区前进,保障13军主力围歼敌师。

针对穿插作战“路上死伤、掉队一律不管,哪怕只剩最后一个人,也要向指定地点冲击,直至完成任务”的特点,团在临战前,进行了紧张的战术训练和动员。团长范欲南亲自带领参谋人员和侦察分队,在临战地域,运用设立观察哨、越境侦察、潜伏侦察、调查询问等多种手段,了解渡河地域及穿插路线的地形、敌情。团里的侦察兵擒拿格斗、越语喊话、化装侦察、飞檐走壁、摸爬滚打、跋山涉水、随机应变等十八般武艺样样娴熟,所以常常神出鬼没地深入越方化装侦察,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信息,为团首长的正确指挥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一次,在捉拿越军“舌头”时,由于“舌头”的鸣枪反抗而暴露了目标,力大无比的老侦察队长、曾参加过援越抗美战争的副营长杨世勋,硬是在枪林弹雨中,以老鹰抓小鸡之势,左右手臂各死死地夹住一个扑腾反抗的越军“舌头”,穿林越坎、东闪西避,飞一般地将“舌头”拖到了红河岸边。为掩护杨副营长他们的行动,为战友争取更多的时间,副班长赵显武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在密集的弹雨中,左冲右突,翻滚腾跃,在敏捷的运动中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地举枪还击,嚣张的越军一个个应声倒地。赵显武的巧妙战术,有效地吸引和压制住了越军的火力。这个战场上的舞者、阵地里的精灵,在这血与火的舞台上,用青春和生命演绎着“潜龙腾渊,乳虎啸谷”的精彩。但就在他全神贯注、鏖战犹酣之时,一个悄悄迂回到他身后的越军,“哒哒哒”地向他射出一梭子弹。赵显武,这个“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勇猛战士,成为团年对越还击战中第一个荣立战功的烈士。

团政委李世占,组织团营连三级政工干部,见缝插针地开展战前鼓动工作,把坚定斗志、提高士气作为重中之重。在战前训练上,全团重点抓“走、打、防、藏”几个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爬山、穿林、按方位角运动、攻打制高点及与敌遭遇、反伏击等一系列战术演练。战士们也深深懂得“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道理,临战时刻,个个无需干部督促激励,自觉争分夺秒、见缝插针地投入到训练之中。特别是那些新补充入伍的新兵,更是从射击、投弹、观察、隐蔽、土工作业、爆破、防化学、埋地雷、战场救护等最基础的技能技巧学起,真是“兵到战时练恨少,临阵磨枪也放光”。

纵观世界军事史,穿插作战成功与否的关键是速度。为提高行军速度和持续行军能力,保证穿插任务顺利完成,范欲南团长提出了减轻部队负重,做到“有吃有打走得动,其余负担全甩掉”的基本要求。并且经过反复测试检验,最后确定先遣部队不携带所有重武器和除干粮以外的笨重生活用品。

经过月余的战前动员和训练,全团上下已基本适应了临战环境,掌握了战场必备的基本技能技巧。特别是经过剃头和出征宣誓之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氛围更加浓烈。全团官兵情绪高昂、精神振奋,抱定“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个个轻装上阵,随时准备投入到穿插敌后那血与火的战场之中去。

2月16日晚21时起,团各部先后从驻地出发,向渡河地域——曼峨渡场秘密开进。一路上,大家紧绷着心弦,小心翼翼,尽量不发出声响。虽然全团浩浩荡荡多人马,但除了人走马行的脚步声和远处虫鸣鸟啼,几乎听不到喧嚣嘈杂的声音,确保了部队行进的隐蔽性。

到达曼峨渡场后,作为全团尖刀连的3营9连,乘冲锋舟率先开始偷渡,并根据团指要求,渡河后立即占领越方、号高地,掩护大部队渡河,保护部队右翼安全。一艇艇冲锋舟在夜幕的掩护下,像离弦利箭一样,在红河水面上“哗哗哗”地犁出了道道浪沟,直向越方一则疾驰而去。一批又一批人员,陆续抵达彼岸。不到1个小时,9连余人全部渡过红河。随后,迅速向指定方位向高地穿插而去。

作为全团的先头部队,1营紧随3营9连之后渡河。战士们根据指挥员的指令,一个个背负装备,凝神闭气,提枪猫腰,轻手轻脚地快速登上冲锋舟,悄无声息地抵达了越方一侧。凌晨4时多,即全局战役正式打响以前2个多小时,1营在朦胧的夜雾中,神不知鬼不觉地偷渡过水深流急的红河,而越军居然毫无察觉。偷渡完毕后,1营按预定路线展开队形,以“不畏腥风吹血雨,大怒偏向虎山行”的气势,迅速开始向越南境内快速穿插。

在红河边,越方一侧的有利地形被我方牢牢控制后,工兵部队随即在河面上架设门桥。很快,全团人马依照序列踏上门桥,向越方一则快速开进。2月17日7时整,震惊世界的对越自卫还击战正式打响时,团全部人马已经顺利跨过了红河,进入越南境内实施穿插。

(特此鸣谢本文作者昔日的老首长范欲南年向本人提供的基础材料和线索支持。在本文写作过程中,部分参阅了李淮等战友的相关资料,电话咨询了部分参战战友,借此一并致谢!——本文作者)

(加盟作者:肖运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4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