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观众成为消费者,去真正地帮助中国女足

二十年后,如果有人准备拍一部关于《中国女足》的纪录片,那么年的亚洲杯至少会占据二十分钟的篇幅。因为从遥远处凝视,年的中国女足就是按照少年漫的模式写下了开头:

这是一支理论上不被看好的球队,半年前她们刚刚在东京奥运赛场上连输3场,被灌17球,是被新华社质问“怎么了”的病号。再加上奥运会结束后的全运会“奥运联合队”和“内定选帅”两次风波,在当时足球媒体的形容里,她们和男足一样都是“瞎折腾的又一代表作”,而不是“拼搏精神的榜样”。

于是这届1月20日就开始的赛事,并没有被“寄予厚望”——央视没有安排任何一场小组赛事直播,大部分场次需要在咪咕和爱奇艺上付费观看——直到半决赛对阵卫冕冠军日本女足,中国女足“意外”通过点球大战逆转晋级,与虎年第一天就输给越南的中国男足形成对比,这种状态才被打破。

被赛后新闻吸引而来的人们开始寻找决赛的直播入口,然后发现央视体育频道在决赛时间的节目安排是另一场冬奥赛事,于是一时间,被女足振奋的网友们对央视口诛笔伐。直到5号晚上,央视体育频道才正式修改了节目单,宣布将直播这场比赛,中国女足终于在亚洲杯决赛之际,“踢”进了电视转播,然后在全国人民面前用最热血的方式拿下了冠军。

决赛当晚,央视体育频道收视率达到了年以来足球类比赛的最高收视记录,超过万电视观众观看了比赛,50个微博热搜中30个都与女足相关。

但二十年后的人们会将这个热血的剧情定义为“我们爱中国女足”或者“中国女足有希望了”吗?答案可能会很残酷。

这场比赛其实不是女足姑娘们第一次创造收视纪录。去年4月13日,东京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附加赛第二回合,中国女足逆转晋级东京奥运会的比赛,就曾经成为了成为同时段央视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创下了近两年同时段收视高峰;再往前推,年亚运会期间,中国对阵日本的女足决赛收视率达到2.17%,登顶该年CCTV5足球类收视率(非世界杯)排行榜,这也是女足比赛首次位列该项统计榜首。

而这两比赛都有一个共同点:中国女足以国字号名头出战,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两者缺一不可。年这场亚洲杯决赛就差点没凑齐两个要素,在中国队0-2落后韩国队时,收视率曾经一度下滑,直到开始扳平比分收视率才又重新攀升。

还有一个更具参考价值的例子。年在中国武汉举办的第六届东亚杯,央视五套直播了6场赛事,男女各3场。在并没有什么逆转剧情的前提下,男足平均收视1.37%,而女足只有不到1%。

这些微观数据似乎更倾向于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女足,从来就没有太多观众,更不要说追着看的球迷。亚洲杯在转播上的“遇冷”情有可原:没有观众看,就没有收视率,就没办法拥有更多广告商和更高的刊例价,谁愿意花钱买这样的版权?

作为普通观众,“留下”比流量更重要,但在我写这篇稿子的时候,热搜榜上已经没有一条与女足有关。或许就像水庆霞在赛后采访中说的“希望大家能对女足有更长久的关心。能冷静点,一直很平稳地去做”——女足需要的,绝不仅仅是被高呼“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女足”。

相比起“需要帮助的对象”,人们更熟悉的中国女足形象,是“需要学习的榜样”。

年,中国女子足球队正式成立。年,第一支女足国家集训队建立,也拉开中国女足的黄金时代拉开帷幕:年,中国女足建队后首次参加亚洲杯,以不失一球的战绩一举夺冠;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第一次把女足项目纳入赛程,中国女足先后击败瑞典、丹麦和巴西女足,强势挺进决赛;年第3届世界杯,中国女足在半决赛中5:0击败挪威队,创造有史以来女足世界杯半决赛的最大分差,主力球员孙雯以7颗进球荣获金靴奖,同时成为这届世界杯的最佳球员。

中国女足“铿锵玫瑰”的称号,具体指的就是这段辉煌的经历,“女足精神”则是基于这段经历提取出来的优质品格,拼搏、团结、勤奋是最常见的关键词。

(“刘爱玲接扁担”唱的就是那届世界杯亚军)

如果按照这个剧本进行下去,中国女足应该一直是“爽文大女主”配置,但足球产业的现实是讲市场规律的。如果将20世纪末中国女足取得的这些亮眼战绩放在整个世界女足发展背景下来品读的话,可能会带来并不太愉悦的感受。

有人曾这样总结早期中国女足常胜不衰的原因:诞生之初,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开展了专业化竞训——与那些女足仍处于自发、业余状态的国家相比,中国球员的水准显然要高很多——“没有太多能打的对手”是中国女足能够成为“铿锵玫瑰”的最直观原因。

这是一项太需要基础投入与全民参与的运动,仅靠一代兼具勤奋与天分的球员和不可复制的时机,无法让中国女足长久维持一流强队的实力。

进入新世纪的10年间,黄金一代逐渐落幕,女足成绩出现明显起伏,职业化也步履维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多国都开始重视女足的投入与商业化运营。

比如年,法国里昂俱乐部开始将女足和男足纳入同一体系,共享训练设施和医疗科研。在美国,足球成为女性的热门运动,美国国家女子联赛(NWSL)越办越好,蓬勃发展的女足联赛和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给美国带来了多万的注册女足球员,并助推美国女足成为世界第一,四夺世界杯冠军。

而大洋另一端的中国,据统计直到年,女足的足球人口(每周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足球活动的女性人数)还不到人,一线球员不到人,一场女超的比赛,观众可能就百十人而已,其中还包括很多球员的家属和朋友。

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想要保持一项运动的长久繁荣,首先需要培养坚固的群众基础,创造足够的选材余地;其次是专业化的培训和上升通道,低级别联赛、梯队、青年队、成年队;最后,是具有成熟体制的职业联赛,彰显体育魅力、获取经济收益,吸引更多资本入场,吸引更多人参与。周而复始,良性循环。

难以为继的球员、混乱的培养体系、毫无规划的选帅和换帅、球迷粘性低······中国男足拥有问题,实际上是和中国女足共享的,也是和“荣耀”“拼搏”共存、无法回避的女足另一面,而认清这一点,是我们作为普通消费者能够真正地帮助到中国女足的大前提。

中国女足肯定是不缺乏支持者的,但很显然相比于支持“中国女足”,更多人的选择更像是在支持“女足精神”,而这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在成熟的体育产业中,“球迷”虽然天然拥有着“享受结果”的特权,但这种“衣食父母”的待遇,需要用“对产业的深层次参与”来交换。

而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国女足的“支持者”们是“失格”的,甚至不如反面典型中国男足。因为无论成绩有多差、水平有多低,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男足已经是目前中国所有传统体育项目中,最职业化,最市场化,球迷贡献度最高的。

以上文提到的收视率为例,在中国足协召开的年度联赛复赛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足协主席陈戌源公布的数据是,赛季中超联赛的全国累计收视人次超过20亿,较赛季增长了31%,而女超观众达到万,较赛季增长%。

万,还是翻了接近四番的数据,也就是说在赛季,观看女超比赛的收视观众只有两百万左右。

也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06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