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经贸在合作发展过程中,具有哪些特点
越南位于东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并且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国际经济贸易的区位条件相对较好。
越南沿海有许多地方(尤其是中南部以南地区)具备深水港建设条件;越南与邻国有约公里的陆上边界线,边界沿线有许多口岸,便于陆上贸易;越南也是从亚洲到欧洲的航空中转站。
海、陆、空客观条件为越南与各个国家之间开展经贸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中越两国地理位置相邻,政治制度相近,文化交流相通,在经济发展上有很强的互补性,加深双边经贸合作符合两国的利益和需求。中国位居越南贸易伙伴及进口市场地位之首,同时作为其第二大出口市场,在两国经贸合作中有着明显的互补特征;越南则是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和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
年双边恢复正常关系以来,中越两国的经贸合作日益深化,贸易额持续增长,从多万美元提升到年超过亿美元。
近十年来,中越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迅猛,年11月,双方签署“一带一路”倡议与“两廊一圈”规划发展战略对接协议,并就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合作、跨境合作区谈判等签署相关协议,制定五年规划重点项目清单。
中越经贸合作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在近现代以来中越两国的经济交往中已有提及,针对双边贸易而言,总体呈现出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双边贸易长期不平衡、贸易商品结构相对单一、越南出口增长过度依赖外资企业、非关税壁垒盛行、边贸合作民心基础牢固、中越双边贸易迈向跨区域合作等特点。
中越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
自从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的贸易迅速增长。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统计,年中越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仅为0.32亿美元,到年迅速增长为1.7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相比猛增.38%,增长速度惊人。
近30年来,除年前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越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略为下降,其余时间均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至年,中越两国贸易额已超过亿美元,与年的0.32亿美元相比,有了质的飞升。
此外,年中越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仅为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零头,占比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至年,中越双边贸易额占中国贸易总额的3.20%,统计数据表明,中越双边的官方贸易愈发密切,越南在中国的外贸市场地位逐步靠前,但总体而言,中国对越南的外贸依存度仍旧很低。
反观越南市场,越南经济和财政对贸易的依赖度均处于较高的水位线,年,中越双边贸易额已占越南贸易总额的30.79%,与中方对外贸易市场相差甚远。
中越双边贸易长期不平衡
随着越南革新开放日益深入,一系列出口优惠政策频频出台,越南出口贸易不断增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但中越双边贸易长期不平衡,年越南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为0.1亿美元,随后不断扩增,年达到峰值.66亿美元,年开始逐步下降,但直至年,逆差仍在亿美元左右,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贸易逆差国。
越南对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大,贸易逆差问题难以解决,导致越南宏观经济不稳定,缺乏国家的外汇储备,同时对中国也会产生外汇风险,影响双边的经贸合作关系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越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相对单一
越南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林牧渔业和矿产开采业的天然优势。越南出口中国的产品以农副产品为主,中国是越南出口计算机、电子产品及零件,大米,橡胶,蔬果,煤炭,纺织纱线,木薯及制品等产品的第一大市场。
而中国出口越南的主要产品是原材料和机械设备,中国对越出口商品主要有如下分类:器械、机器工具及组装零件;
电子产品、音像设备及其零部件;钢铁制产品;针织服装或钩编服装及服饰配件;车辆及其零附件,但铁道车辆除外;矿物燃油及其产品等。
中国自越进口商品主要有如下分类:矿物燃油及其产品;沥青;电子通讯设备及其配件;食用蔬菜及其根茎块;橡胶和橡胶制品;器械、机器工具及组装零件;电子产品、音像设备及其零部件;
此外,还有棉花等初级农副产品。从商品结构看,越南的农副产品、海产品与中国的工业原材料、轻工业品形成互补,但两国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单一,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占比小。
两国贸易集中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低,易受各出口市场政策影响,可替代性产品偏高,出口竞争力不强。
越南进口的产品大多数是服务于生产的原材料,从侧面说明,越南配套工业仍然薄弱,对进口原材料依赖度高,这也是越南长期以来对中国存在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越南出口增长过度依赖外资企业
根据越南工商部的数据统计,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72%,为越南内资企业出口额的2.54倍,占据了绝对性优势,由此可见,越南出口增长过于依赖外资企业。
而外资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型民营企业,集中于加工制造业和其他生产性行业,它们选择从中国或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利用越南相对廉价的生产成本(如租金、人工等)。
在越南进行粗加工,再出口产品,但企业内部核心生产环节仍然留在国内,这对于越南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是不利的,也不利于中越两国经贸的可持续性合作。
非关税壁垒的影响似有加重之势
出于政治(国家安全)、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考虑,中越双方边贸政策控制较严且变动频繁,以及为平衡双边贸易而增设的各种技术壁垒阻碍了中越双方有序开展经贸合作。
主要盛行的非关税壁垒包括通关环节壁垒,即在中越贸易进出口往来中,进口国有关当局将通关手续复杂化,影响交易的正常进行;
进口禁令,顾名思义指限制或禁止进口的措施;进口许可配额管理和单一进口许可证管理的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进口产品实施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
政府采购中对进口产品的歧视;农产品补贴等常见案例。
还有一些在实践过程中难以归类的措施,如越南在环保食品安全方面,提出至年实行“禁摩”,严格防范国外将淘汰设备用于越南,并对进口中国食品执行更加严格的安检。
边境经济贸易合作的民心基础比较牢固
越南的奠边、莱州、老街、河江、高平、凉山、广宁7省是与中国接壤的边境地区,其中,奠边、莱州、老街与中国云南省接壤,高平、凉山、广宁与中国广西接壤,江河省与云南、广西均有接壤。
中越两国山水相邻、文化相近,历来就有边民互市的历史,边境经济贸易合作的民心基础比较牢固。
即使在是年前后中越关系恶化的关键时期,当时官方来往中断,口岸及便道关闭,双方军队对峙,遍布地雷,但边民之间仍保持着往来,甚至形成了一些自发性民间贸易“草皮街”。
可见,中越发展经贸合作,尤其是边贸合作,有强大的地理条件和民心基础。年中国改革开放,年越南革新开放,这一时期的中越边贸达到鼎盛,如火如荼,突破了边境的范围,带有国家贸易的性质。
发展至今,中越边境贸易合作存在双方边贸政策不统一,口岸及边民互市点管理欠规范,基础设施较落后等问题,但口岸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较好,且越南的商品可以通过广西凭祥——谅山同登和云南河口——老街两对国际铁路口岸的中欧班列直达中亚和欧洲市场。
中越双边贸易正迈向跨区域合作
随着跨区域合作的不断发展与深化,其区域化、国际化、一体化的特性愈发凸显,不断创新合作领域、方式及其内容的内在要求也逐步显现。
目前,越南已生效的自贸协定有12个,正在谈判或等待签署的自贸协定5个,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扩大。
特别是《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越南-欧盟自贸协定》、《越南-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协定》等生效后,越南的自由贸易通道效益将通向并辐射于欧美、欧亚等重要经济体,越南企业的巨大发展机遇也将随之而来,这些新契机更为中越两国经贸合作的深化提供了发展潜能。
中越双边贸易迈向跨区域合作,东盟共同体、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与“两廊一圈”等跨区域合作是双边经贸发展的新趋势。
年11月,力图打造经济区的丰富价值,打通与越中两个经济走廊和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的贸易通道,发展重点经济区和工业区,使经济发展加快提速。
根据北部湾沿海经济圈发展的优势特征,以旅游和服务为建设中心,以此推进其他产业的落地成效,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通过限制工业领域如煤炭开采等,逐步打造与旅游发展相协调的生态环境;
同时,基础且重要的工业产业应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做到优先发展;诸如煤炭、火力电力、器械制造等主导产业应集中力量均衡发展,通过实施产业优惠政策,进一步激活产业发展潜力,纵深开拓产业发展的上升空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