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呼吸器检测设备消防呼吸器全套检测项
6.1总则
6.1.1本标准在没有规定专用的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时,则可以采用常规的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6.1.2本标准未述及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数值,其公差均为±5%。
6.1.3除另有规定外,试验时环境温度应为16°C~32°C。
6.2目视检查
对呼吸器进行目视检查,判断检查结果是否符合5.2、5.7.1、5.8.1、5.12.1、5.13.2、5.13.3、5.15、5.16.1.1、5.17.1、5.17.2、5.20.1、5.23.1、8.1、8.2的规定。
6.3材料阻燃性能试验
6.3.1背具、背具带、带扣和气瓶防护套阻燃性能试验
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3。通过调节丙烷气体的流量,使燃烧器火焰高度为40mm,且距火焰高度20mm处的温度为(±50)°C。将试样水平安放在距火焰高度20mm处12s,观察试样有无溶融、续燃现象,如有续燃现象,应同时记录续燃时间。
6.3.2全面罩、中压导气管和供气阀阻燃性能试验
将试样按图4所示安置。调整燃烧器喷嘴与试样外表面距离为mm,调节丙烷气体的流量,使燃烧器顶部所构成的三角形中心距燃烧器顶部mm处的温度为(±50)°C,试样在火焰中暴露5s,观察试样有无续燃现象,如有续燃现象,应同时记录续燃时间,然后再按6.6的规定进行。
6.4抗热老化性能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a)将呼吸器(气瓶压力10MPa)放置在(70±3)°C、相对湿度不大于30%的环境中72h;
b)将呼吸器(气瓶压力10MPa)放置在(70±3)°C、相对湿度不小于95%的环境中72h;
c)将呼吸器(气瓶压力10MPa)放置在(-30±3)°C、相对湿度不大于30%的环境中24h;
d)然后按6.6、6.19.2、6.20.2的规定进行试验。
6.5佩戴质量测定
用量程为0kg~30kg、准确度为III级的电子秤测定呼吸器的佩戴质量。
6.6整机气密性能试验
当气瓶压力不小于公称工作压力的90%时,开启供气阀,将全面罩气密地佩戴在头模上,开启气瓶瓶阀,待系统气路充满压缩空气后再关闭气瓶瓶阀,观察呼吸器的压力表在气瓶瓶阀关闭后1min内的压力下降值。
6.7动态呼吸阻力测定
试验步骤如下:
a)将全面罩气密地佩戴在头模上,其呼吸接口同呼吸机相连,设定呼吸机呼吸频率为40次/min,呼吸流量L/min,完全开启气瓶瓶阀,启动呼吸机,测量30MPa~2MPa范围内的呼吸阻力值;
b)设定呼吸机呼吸频率25次/min,呼吸流量50L/min,测量2MPa~1MPa范围内的呼吸阻力值。
6.8耐高温性能试验
将呼吸器(气瓶压力10MPa)放置在(60±3)°C、相对湿度不大于50%的环境中12h,取出后即刻将呼吸器同呼吸机相连,设定呼吸机呼吸频率40次/min,呼吸流量L/min,完全开启气瓶瓶阀,启动呼吸机,测量呼吸阻力值,直至气瓶压力至2MPa。
6.9耐低温性能试验
将呼吸器(气瓶压力30MPa)放置在(-30±3)°C环境中12h,取出后即刻将呼吸器同呼吸机相连,设定呼吸机呼吸频率25次/min,呼吸流量50L/min,完全开启气瓶瓶阀,启动呼吸机,测量呼吸阻力值,直至气瓶压力至2MPa。
6.10耐辐射热性能试验
6.10.1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见图5。
6.10.2试验步骤
试验步骤如下:
a)将全面罩气密地佩戴在金属头模上,不能使全面罩变形,通过呼吸机接头与呼吸机连接;
b)调整金属头模,使全面罩镜片中心位于辐射热源的中心线上,距离约mm;
c)用热量计替换带着全面罩的金属头模,将其放置在离辐射热源约mm处;
d)调节辐射热源,使距离mm处的辐射热通量达到7.8kW/m2~8.0kW/m2;
e)在热量计和辐射热源之间应放置一个绝热隔离板,用带着全面罩的金属头模替换热量计,使全面罩镜片中心位于热量计的位置上;
f)设定呼吸机呼吸频率为40次/min,呼吸流量L/min,完全开启气瓶瓶阀,移去绝热隔离板并启动呼吸机,测量呼吸阻力值;
g)试验持续20min,或直到全面罩镜片清晰度明显下降,或出现其他使用者可观察到的故障时为止;
h)关闭辐射热源和呼吸机,然后按6.6的规定进行试验。
6.11静态压力测定
将全面罩气密地佩戴在头模上,其呼吸接口同呼吸机相连,在供气阀处于关闭状态下完全打开气瓶瓶阀,启动呼吸机做几次缓慢的呼吸,然后停止呼吸,当系统气路平衡时,记录全面罩内的压力。
6.12警报器性能试验
6.12.1报警压力、声响时间、声强、声响频率测定
启动呼吸机,以呼吸频率25次/min,呼吸流量50L/min呼吸,从呼吸器的压力表上读出警报器的启鸣压力值,同时记录声响时间;当警报器启鸣后,在距警报器1m处测量声强和声响频率。
6.12.2平均耗气量测定
将警报器输出端同流量计相连,改变警报器输入端压力,测量警报器启鸣时及输入端压力分别为4MPa、3MPa、2MPa、1MPa时的流量,计算其平均值。
6.13全面罩性能试验
6.13.1视野测定
试验按GB—中6.8.2~6.8.5的规定进行。
6.13.2镜片透光率测定
试验按GB/T—中7.1的规定进行。
6.13.3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测定
试验按GB—中6.7.2~6.7.4的规定进行。
6.14减压器性能试验
在减压器输出压力端装上压力表,开启气瓶瓶阀,测量30MPa~2MPa范围内减压器的输出压力。
6.15安全阀性能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a)将安全阀的输入端与气压源连接,缓慢均匀地升压,升压速率不应大于0.01MPa/s,测量安全阀的开启压力;
b)继续升高压力,直到安全阀达到全排气状态,测量安全阀的全排气压力;
c)缓慢均匀地降低压力,直至安全阀关闭,测量安全阀的关闭压力。
6.16压力表性能试验
6.16.1防水性能试验
将压力表浸入水下1m处24h,取出后擦干,观察压力表内有无进水现象。
6.16.2漏气量测定
在气瓶压力为20MPa时,拆下压力表和连接管,装上流量计,完全开启气瓶瓶阀,测量漏气量。
6.16.3其他性能试验
压力表的其他性能试验按GB/T—的规定进行。
6.17压力平视显示装置性能试验
6.17.1发射装置与显示装置的配对试验
样品6套。先对其中1套进行配对,配对成功后分别用其余5套的发射装置与第1套的显示装置进行配对,观察有无兼容现象。
6.17.2连接线与显示装置端、压力传感器端的连接强度试验
沿轴向分别向连接线与显示装置端、连接线与压力传感器端施加(±9)N的力,持续10s,观察压力平视显示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6.17.3低电压状态下的工作时间测定
在绿灯常亮工作状态下对压力平视显示装置的电源进行放电,当黄灯闪亮时停止放电并开始计时,2h后观察绿灯是否熄灭。
6.18连接强度试验
将一根带有输出接头的中压导气管、一根带有输入接头的中压导气管、供气阀、全面罩串联后,将全面罩悬挂起来,沿轴向向带有输出接头的中压导气管施加N的力,持续10s,观察有无脱开现象。
6.19高压部件强度试验
6.19.1金属高压部件强度试验
在金属高压部件的输入端加入气瓶公称工作压力的1.5倍水压,保持2min,观察有无渗漏和异常变形现象。
6.19.2非金属高压部件强度试验
在非金属高压部件的输入端加入气瓶公称工作压力的2倍水压,保持2min,观察有无渗漏和异常变形现象。
6.20中压导气管试验
6.20.1中压导气管耐挤压性能试验
6.20.1.1试验装置
中压导气管耐挤压性能试验示意图见图6。两个直径mm、厚度至少10mm的圆板,其中一个圆板是固定的,另一个圆板是活动的。活动圆板能加载负荷,使得两个圆板之间可施加50N的力。
6.20.1.2试验步骤
试验步骤如下:
a)将呼吸软管放置在两个圆板的中央,使流量L/min的空气流经呼吸软管;
b)向呼吸软管施加50N的力(包括活动圆板本身所产生的力),再次测量空气流量,并计算空气流量的减少量。
6.20.2中压导气管强度试验
向中压导气管内注入3MPa的气压,保持15min,观察有无漏气和异常变形现象。
6.21快插接头试验
6.21.1输出接头的尺寸测量
拆开输出接头,用精度为±0.01mm的数显游标卡尺测量其尺寸。
6.21.2输入接头与输出接头连接后的气密性试验
在气瓶压力30MPa时,将输入接头与输出接头连接,关闭供气阀并开启气瓶瓶阀,观察有无漏气现象。
6.22气瓶试验
气瓶试验按GB—的进行规定。
6.23气瓶瓶阀试验
6.23.1安全膜片爆破压力试验
将装有安全膜片的气瓶瓶阀连接到水压试验台上,关闭气瓶瓶阀,然后缓慢加压直至爆破。
6.23.2输出端的尺寸测量
用G5/8标准螺纹塞规测量螺纹尺寸,用精度为±0.01mm的数显游标卡尺、塞规测量其他尺寸。
6.24实用性能试验
6.24.1—般规定
6.24.1.1清洗与消毒过的呼吸器2台,受试者4名。
6.24.1.2受试者应对呼吸器的使用有一定经验,经心电、心率、血压等常规检查,确认身体健康,年龄在18岁~35岁的男性。
6.24.1.3受试呼吸器应是经实验室检验合格的呼吸器,气瓶压力已充至30MPa。
6.24.1.4试验应在自然光照的区域、温度为16°C~32°C、相对湿度为30%~80%的条件下进行。
6.24.2行走试验
6.24.2.12名受试者,着消防作业服,分别佩戴呼吸器,以6km/h的速度在平地上行走,行走时间为呼吸器的工作时间与30min的较短者。
6.24.2.2试验应连续进行,试验中不得脱除呼吸器。
6.24.2.3在试验期间,若警报器未启动工作,应采用手动方式将气瓶压力降至警报器的警报压力范围内,以检查警报器的有效性。
6.24.3模拟作业试验
6.24.3.12名受试者,着消防作业服,分别佩戴呼吸器,在30min内完成以下动作:
a)每次用绳子或滑轮机构将25kg的物体垂直地从地面升高到1.8m的高度,重复30次;
b)在全净空高度的平地上行走,总长m;
c)在净空高度为(1.3±0.2)m的平地上行走5min(总长约m);
d)在净空高度为(0.7±0.05)m的平地上爬行5min(总长约70m);
e)爬上、爬下梯子一次,并从两个方向穿过一个边长为mm的正方形开口,垂直距离总高为20m;
f)爬过一个(0.7±0.05)m宽、4m长的狭窄区域,受试者应脱除呼吸器,在仍能使用呼吸器呼吸的情况下,将呼吸器放在前面推出去,或者放在身后拉出来;
g)收放至少15m长的消防水带。
6.24.3.2第一阶段,试验应连续进行约15min,不得脱除呼吸器。之后,受试者可休息5min,检查血压、心电、心率,或更换气瓶。
6.24.3.3第二阶段,试验应继续进行直至完成30min的整个试验。若在30min内提前完成了动作,则受试者应在剩余时间里以6km/h的速度行走。
6.24.4评判
在完成所有活动之后,试验机构应根据受试者的完成情况及以下问题来判断受试呼吸器是否能通过试验:
a)呼吸器佩戴和脱除的便捷性;
b)佩戴的舒适性和平衡性;
c)背具带的可调节性、锁紧性;
d)带扣和连接件的锁紧性;
e)全面罩的舒适性;
f)密合框与面部的密合性;
g)头带的可调节性、戴脱快捷性;
h)通过全面罩视窗观察的视线清晰情况,包括保明情况;
i)通话清晰情况;
j)气瓶瓶阀和压力表的伸手可及性;
k)警报器的有效性;
l)中压导气管对头部自由活动的影响情况;
m)呼吸的舒适性(例如温度、压力和气量);
n)由于空气流速或分布而引起的任何紧张或不适;
o)关于结构设计及其所用材料的其他意见;
p)受试者报告的其他意见
以上文章由中诺质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