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朔江天险前,法国日本曾折戟,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关于对越进行自卫反击、保卫边疆战斗的通知》。这成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战斗号令。
年2月16日,中国《人民日报》发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文,已经无保留地宣布了中国的最后抉择。而同日我外交部照会越南驻华大使馆,最强烈抗议越南当局接连派出武装人员侵犯中国领土,杀害中国人员,枪击中国列车,制造新的严重流血事件。
2月17日,新华社奉我政府之命发布声明,郑重指出:
“越南当局无视中国方面的一再警告,最近连续出动武装部队,侵犯中国领土,袭击中国边防人员和边境居民,局势急剧恶化,严重威胁我国边疆的和平与安全。中国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奋起还击。”
《人民日报》发表《奋起还击保卫边疆》社论,又发表评论员文章:《大小霸权主义受到严正审判》。中国军队展开了“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作战行动。
1、战争的第一天,各方的反应
年2月17日晨,集结在中越边境上的中国军队,以7个野战军(后期50军、54军先后投入战斗)的兵力,从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对越南6个省11个县发起进攻。空军部分战机起飞,沿边境我方一侧巡逻,海军部分战舰进入北部湾保卫石油平台。
一场有限时间、有限纵深、有限规模的“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打响了。
2月17日,在纽约联合国大楼,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破例于中午赶回联合国总部。下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陈楚分别约见瓦尔德海姆和安理会本月主席阿卜杜拉·比色拉,面交新华社奉中国政府之命发布的声明。
越南驻联合国代表何文楼紧急约见瓦尔德海姆时,新华社的声明电文还在翻译中。下午5时45分,何文楼提交了越外长阮维桢致瓦尔德海姆的信件。
信称:
“秘书长先生,我荣幸地向您通告:年2月17日,好几个中国步兵师、坦克师、炮兵师,在空军的掩护下,对越中边境整个全线发起了大举进攻。他们已占领了一些越南边界哨所和许多村庄,这些村庄在高平省的长定、禄平、河广县,黄连山省的孟姜、巴沙县,莱州省的封土县,以及广宁省的平辽县。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军队袭击了老街省府,并占领了同登和孟姜这两个人口聚集的城市。”
其后是例行的对中国谴贵和要求秘书长召开会议,以联合国名义制止中国的侵略行为。
世界上战乱频繁,处理这类事件,瓦尔德海姆深谙程序,但像越南这样两面出击,得了便宜卖乖、吃了亏就大喊大叫的架式,着实让秘书长伤脑筋。
战争开始的第一天,全世界都在谈论这件事,唯独越南人民还被蒙在鼓里。越南人民不知道他们的政府同许多国家的关系搞得多么糟,尤其把同中国的关系搞得多么不可收拾。
消息暂时被封锁,军队指挥系统掌握不到前线情况,电台电话里许多部队联系不上。报告说中国动用了空军,假军情一直捅到联合国。当局既要搞清战况,又要考虑如何向人民交代。
把责任推给中国方面并不难,就是大国欺负小国,关键是如何把这个逻辑同越南打柬埔寨再协调起来,并进而让人民相信在世界上的孤立是光荣的。
直到深夜11时许,越南广播电台才匆忙播发首次报道,虽然绝大多数越南公民是在第二天早上看《人民报》知道的,但当局总算在第一天最后几分钟公布了战争消息。
2、目标——围攻高平
高平市是越南北部高平省省会,北距广西靖西县龙邦公社30多公里,东南距龙州县布局关72公里,西北距那坡县平孟约70公里。
作战地区主要公路有3条:
3号公路从高平东经复和至水口关;4号公路东南经东溪至谅山;号公路西南至太原、河内,西北经溯江至那坡县平孟关,是越南北部主要交通枢纽,系越北地区军事重镇,也是通往越南首都河内的一个重要门户。
高平地处越北山区,西北高而东南低,四面环山,地形复杂,易守难攻。该地区山高(标高——1米)谷深,林密雾浓,除既有的道路、小径外,均通行困难。盘江亦称高平河,由西北流向东南,为地区内之主要河流,每年4至10月为雨季,河水湍急,形成障碍,旱季一般均可徒涉。
高平地区守敌主要为越军第一军区第师(辖团、团、团和炮团),还有地方军、团及独立团与、炮兵团,以及县独立营,4万余人。
越军第师的主要防御方向在茶灵、朔江方向。师的主要兵力部署为:
师部位于那怀;团部署在朔江;团部署在茶灵;团部署在那嘎;炮团分散部署在茶灵、高平一带。
越军依据“一线坚守,一线取胜”的作战指导思想,其作战决心:
以歼灭入侵敌人确保高平为目的,依托有利地形与坚固工事,以持久作战为指导,适时运用多种作战手段与政治作战相配合,逐次消耗敌军战力,迟滞其行动,争取时间,候增援部队到达后,相机转移攻势,歼灭来犯敌军。
根据地形和越军重点守备的部署情况,广州军区决定采取“南北对进,钳形攻击”的战法,从东、西北两个方向向高平实施攻击。
41军主力从念井、莫隆突破,从西北向通农、河安、班庄突击,一部从北侧攻占纳隆大桥,配合42军断敌退路;42军主力从布局突破敌人阵地,从东南方向向东溪、梅弄隧道、博山、高平实施攻击,共同钳击合围高平师。
41军、42军的战斗分界线是广渊、高平、班庄相连之线,线上各点除广渊外,均属41军。(战斗发展的结果却发生重大变化,高平本属41军,却由42军攻占;茶灵本属41军,却由42军在师配合下攻占;广渊本属42军,却由师攻占。)
北集团41军(军长:张序登,官至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政委:刘占荣;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欧致富担任总指挥)决心:
集中主力师、师(欠团)加强军坦克团及军区部分水陆两栖坦克,绕过敌师防御正面,从埝井方向实施突破,沿莫隆、通农、班庄、扣屯方向实施穿插进攻,一部穿插高平西面纳隆,切断师退路,阻击师增援;中路正面师从平孟至孟麻一线突破,主要负责围歼朔江之敌,打通平孟至高平通路;以团从靖西县龙邦方向正面进攻牵制茶灵之敌;配属的43军师(师长:张志信,政委:李兆贵)随后在高平外围加入战斗,与南集团配属的师围歼高平之敌。
3、所谓的“朔江天险”
取高平,必先克朔江。朔江(越称河广)县位于高平西北约70公里,北距广西平孟关4公里,东北距孟麻16公里,是越北的重要门户之一。朔江地势险要,四面环山,峻岭连绵,天然溶洞众多,城北侧两座独立石山为其直接屏障。
从平孟经朔江至波原为一条宽几十米至几百米的峡谷,三座独立石山紧紧锁住峡谷。朔江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山高多米,北侧悬崖峭壁,南侧较缓,东、西两侧坡度在70——80°。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地方就有大小岩洞30余个,而且草遮藤护,非常隐蔽,极其不利于部队特别是坦克的运动。因此,朔江地区素有“天险”之称。法国、日本、清朝军队曾于朔江地区遭受重创。
驻守朔江地区的越军为师团、团一个营,另有朔江县两个独立营以及朔江公安屯、让涌公安屯。越军利用朔江得天独厚的地形条件,依山修建大量碉堡、隐蔽部、坑道、堑壕、屯兵洞。交通壕相互连通,公路附近村庄、房屋也改造成火力点,所有工事、火力点相互呼应,构成远、近、前、侧、倒、上、中、下等多层次立体交叉火力网。
道路要点布设大量防步兵、反坦克地雷以及多层铁丝网、竹签、陷阱等障碍。
在朔江至平孟公路两侧五六百米的高山上,敌人以2个营的兵力据险防守,牢牢地封锁住朔江内峡谷的必经之路。而从广西边境小镇平孟连接过来的公路非常狭小,蜿蜓穿行于最远不过米、最近仅8米的两山之间,进攻难度非常大。
坂洋是朔江地区守敌的核心阵地,为团团部所在地。2营配置在坂洋至朔江地域,团1营配置在坂洋至让涌地域。在坂洋、那瓦和波原地区配置了三个炮兵连,并有37毫米高射炮掩护。越军狂妄地吹嘘朔江天险是攻不破的钢铁防线,中国军队要通过这里,起码要打3个月,要用1万具尸体从平孟铺到朔江!
4、我军的对策
平孟关地处朔江正面,虽然有一条公路可作通道,但敌人以两个营的兵力凭险扼守,组成袋形火网,我军突破防线后,进入峡谷地带,不便于展开,向前推进困难。
因此,从平孟出击,必然要与朔江地区的越军正面硬碰,尽管我军占有兵力、火力的优势,但显然仍将付出极大代价。
孟麻虽是山地,但敌人防守薄弱,我居高临下进攻有依托,便于隐蔽接敌,一旦突破,部队可以在敌纵深内的三条道路上同时展开,便于实施多路向纵深发展攻击,以断敌后路。
负责朔江正面进攻任务的为陆军第师(师长于新义,政委张登芳),配属军区炮兵第27团,军坦克第3营。
师决心主力避开敌防守正面,以部分兵力在平孟正面方向实施攻击,集中主要兵力兵器从左侧的孟麻方向实施主要突破,分兵两路直插坂洋。部分兵力从正面强攻,吸引牵制敌人。
首先歼灭坂洋地域之敌,尔后与正面部队配合围歼朔江之敌,打通平孟、朔江至高平公路。
具体部署:
团配属团第3营、军坦克第3营(欠8连),在加强炮兵和师炮群的直接支援下,在中路实施正面攻击,从孟麻、、号界碑突破,沿高地、高地、坡源、胡志明展览馆一线实施攻击;
团1、2营配属军坦克第8连,在右翼平孟方向的号界碑至郎吉之间突破,实施正面钳制性进攻,打通平孟至朔江通路;
团从孟麻方向的、号界碑之间实施突破,沿朗郭、让涌、坂洋向朔江方向穿插,切断敌退路,消灭坂涯附近地区守敌,阻高平方向之敌可能增援,并视情况向朔江进攻,配合兄弟团队一起围歼灭朔江守敌。
年2月17日4时20分,师及加强炮火从平孟至孟麻一线(至号界牌地段)的敌前沿阵地实施火力突击。火力准备延续30分钟,越军前沿阵地、指挥所、炮兵阵地、步兵集结地和通信设施,均遭到猛烈压制和破坏,到处是火光汹汹,浓烟滚滚。随后,工兵开始在边境前沿越军的雷场中开辟通路,步兵则在坦克引导下向敌群发起冲击。
5、平孟强攻
团1营在坦克8连的支援下,在平孟正面摆开强攻的架势,沿榕树山、大石山、拉萨山实施攻击,配合从朔江侧后孟麻方向穿插迂回的部队主力,向朔江守敌发起进攻。
担任主攻的步兵1营3连在3辆坦克支援下,于2月17日6时在平孟关突破,向榕树山发展进攻。坦克8连在副营长戴金道和连长杨忠贤的指挥下,用了三轮攻击,就拿下越军重兵防守的榕树山阵地,打开了朔江北大门。
18日上午,在炮兵的支援下,团1营在坦克8连的引导掩护下继续向榕树山发动冲锋。步兵象征性地发起攻击,当主攻排冲击到梯田的坎堎下时就隐蔽不动,还不时举起帽子迷惑敌人。越军见我坦克没有动静,还以为是被打怕了,不断用机枪火力压制田坎下的步兵。戴副营长从山顶看得十分真切,命令杨连长率坦克3排出击,在距敌千米的地方突然停顿射击,一发发炮弹准确地击中越军火力点。
越军连忙呼唤重炮支援。当敌远程火炮还没有射击,坦克3排早已撤了下去。此后,坦克3排几番出击,越军的火力点一个个被消灭,步兵顺利占领了榕树山1号高地。
越军在1号高地吃了亏,立即改变战法,利用两侧石山上的明暗火力点,把我军先放到近距离,尔后采用侧打,反火力包抄等手段,对我坦克和步兵实施打击。
为了把敌人的火力全部引诱出来,我步、坦协同发起一次虚假的有声势的进攻,把敌人的火力全部引出。随着炮火延伸,我数挺机枪立刻吼叫起来。司号员也吹响了激烈的冲锋号,一场佯攻的假象十分逼真。
高地上的越军慌了,以为我军的总攻开始了,所有火力开始狂射。步兵1营顺利占领了2号高地。
19日中午,团1营攻占了榕树山高地,占据有利位置,担任观察警戒任务,防止正面拉萨山之敌向我反扑。19日下午,坦克掩护步兵向大石山发起冲锋。越军的两个火力点向冲击部队疯狂扫射,步兵进攻受阻。
在战斗中,号坦克共摧毁越军火力点14个,无后坐力炮1门,了望所1个,屯兵洞12个,并杀伤大批越军,荣立集体一等功,
6、激战长白山
2月17日4时40分,担任朔江正面侧翼迂回进攻的团2营(欠4连)沿朗吉东侧山谷向马利方向穿插,于6时许插至马利村、高地北侧,切断了马利与和睦之敌的联系。
2月17日6时,团2营4连从另一侧的弄平岭向长白山发起攻击。进至长白山东北侧时,突遭长白山及其东侧几个高地敌人的猛烈射击。越军依仗熟悉的地形,潜伏在洞穴和草丛中疯狂射击,4连几次强攻都未奏效。连长在观察敌火力点位置时,因过于暴露中弹牺牲。指导员吴世忠即组织部队继续向敌攻击,于当日接近黄昏,夺占了长白山东北侧山腰,与敌对峙。
面对复杂的战场情况,4连紧急召开了有班长以上骨干参加的“诸葛亮会”,摆敌情、论战法,找出了敌人的强弱点,设想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处置方法。
一致认为:
敌人依托有利地形,分散隐蔽,居高临下,利用多层火力杀伤我有生力量。敌人在暗处,我们在明处,只能智取,不能强攻。
最后研究决定:
派一个精干的小分队,夜间实施偷袭,占领长白山制高点,掩护主力攻山,然后由上往下打,以我之长击敌之短,出奇制胜。
18日晚,4连一部在长白山东侧佯攻,吸引敌注意力,掩护连队主力从后山悬崖实施偷袭。
3小时后,3班终于把多米高的悬崖绝壁踩在了脚下。班长谢振华立即命令:打曳光弹,给连队发出探路登项成功的信号!然后指挥全班在山顶搜查,占领制高点。
不久,连主力也登上山顶,并对第二天的战斗行动作了具体部署。
19日凌晨,长白山下的我军部队从侧翼向上猛攻,4连主力则从山顶对敌形成两面夹击之势。越军顿时乱成一锅粥,三三两两逃窜,有的像老鼠一样钻进山洞里。
在挖“地老鼠”的战斗中,指导员身先士卒,一面提醒战士们注意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一面严密搜索。
4连经过一天的激战,至19日晚全歼长白山守敌,捣毁34个石洞和暗堡,毙敌72名,俘敌1名。战后被广州军区命名为“长白山英雄连”(4连的事迹是电影《长排山之战》的原型)。
2月18日,团5连、6连重新组织向马利村及东南石山头攻击,战斗至10时,攻占了马利村及东南石山。部队继续向和睦、坂洋发展进攻。2月19日拂晓,团5连在连续3昼夜辗转征战之后,逼近了越军团指挥所据守的坂洋村。战斗至2月19日上午,5连攻占了坂洋。
7、突破那良诺
那良诺位于号界碑以南约1公里处,其东侧是一列从边界向南伸延的小山,北高南低,东可控制号界碑至坂黄的公路,北可控制孟麻以西和枯就附近地区,是敌朔江地区侧翼的前沿要点。
坂黄至敦张口公路两侧石山陡峭,树林茂密,易守难攻,是我前出必须克服的障碍。越军朔江(河广县)独立管一个连的兵力在那良诺以东沿山脉组织防御。
步兵第团担员那良诺、坂红、敦张一线进攻任务。突破敌前沿,攻占那良诺1号高地的任务由团8连担任。
2月17日4时50分,团8连向那良诺1号高地发起攻击。由于战前没有查清敌前沿障碍物的性质、种类及具体位置,在炮火准备时通路未打开。
为了继续完成任务,8连连长率领身边十余人,改从左侧向1号高地攻击。在距第一道堑壕30米左右时,又踏响地雷,连长等8人伤亡。至此,连队已伤亡32人(其中干部3人),缺乏统一组织指挥,无力继续进攻。
为了迅速打开口子,团重新调整部署,决定使用本团3营完成进攻任务。3营决定成三个梯队配置,从1号高地西侧突破敌防御,沿山脊向南攻击。7连为第一梯队,攻占14号高地;9连为第二梯队,在高地加入战斗,攻占坂黄,保障团主力向敦张穿插;8连为预备队,视情况投入战斗。营指在1号高地北侧无名高地。
2月17日7时40分,团组织团4个炮连向那良诺1号高地及其前沿障碍实施5分钟火力急袭,支援7连战斗。2月17日9时40分,7连开始发起攻击。他们吸取团8连的教训,严密组织火力掩护。7连7班采取连续爆破的方法,仅50分钟就在1号高地西侧敬残存障碍物中开辟一条长达米的通路。
此时3营令9连接替7连战斗,在高地肃清残敌,巩固阵地。7连撤至1、2号高地转为营预备队,当晚部队停止攻击。
3营于19日0时30分占领了敦张路口东侧高地,途中未遇敌阻击。8连2排前出至敦张路口担任警戒时,与一小股敌人遭遇,当即毙敌1名,俘4名。19日6时30分,团主力到达敦张,3营转为团预备队。全管利用战隙时间进行战评,总结经验,配齐干部,补充给养。
配属到团战斗的团7连、9连,于2月17日4时40分从高地东侧出境,沿通马、左姆向胡志明展览馆侧后穿插,经5小时激战,先后击退敌3次反冲击,于16时许,占领了展览馆后山,又歼敌40余名。至2月17日19时止,团已占领了高地、高地、胡志明展览馆一线。
8、铁骑破坂洋
中路进攻的团配属军直坦克团两个坦克连作为主攻部队,从敌意想不到的孟麻号界碑附近突破,沿朗郭、让涌向坂洋方向实施穿插,尔后由东向西进攻朔江。
号界碑至坂洋方向是敌防御的薄弱环节,但地形极为复杂,有5公里地段被横向大山阻隔,没有通路。
2月17日凌晨5时,我正面牵制部队团1管在坦克8连掩护下在平孟方向展开了进攻。在正面部队与敌浴血奋战的同时,我工兵在号界碑为坦克开辟了一条急造通路。团团长于新义来到山哑口,亲自指挥工兵战士为坦克开辟急造通路。
敌人用火力封锁这个隘口,他冒着弹雨,一边组织火力掩护,一边指挥抢修道路。战士们不怕苦,不怕死,挥锤掌钎,越干越猛。夜幕来临,道路修通了。
2月17日8时,41军坦克团3营(欠8连)运动至孟麻待命,营长刘宏生带领各连主官、车长和驾驶员到前沿看地形,研究前出路线。由于地形限制,工兵虽经多次爆破,仍未能达到坦克通行的要求限度。
2月18日14时,坦克突击群开进至号界碑准备出击。这段通路长约2公里,有一段米的弯曲陡坡,一眼望不到底,有3个石坎堎线明显的突现出来,形成三个长度不等的台阶。稍缓的两段均在40度以上,而最陡的第三段则在50度以上,最陡处有一块巨大的石板,长度约15米,坡度在56度以上。
这样的坡度,坦克能下去吗?
据装甲车辆技术资料记载,坦克的最大爬坡度是36度,最大下坡度不超过50度。超过了纵向稳定角,就会有车毁人亡的危险,在坦克作战史中也没有超越这一坡度的记载。但别处根本无路可绕,即使有时间也不允许。
这时,副营长李治善站到首长面前,斩钉截铁地说:“首长,下命令吧,我开第一车!”
李治善的驾驶技术是全团公认的。在年全军装甲兵大比武时,李治善获得了驾驶表演项目的第一名,比赛项目的第二名,为全团赢得了荣誉,也确定了他在全团技术尖子的位置,曾受到罗瑞卿总长和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将军的接见。
但在这样的险坡上,再好的技术也不能保证没有危险,指挥员的心理还是有几分不踏实。经过慎重研究,闯险坡的命令下达了。
最终,李治善人车安全,下坡成功!装甲兵飞车闯过了天险,创造了坦克驾驶的奇迹。
李治善介绍操作要领后,为了提高保险系数,坦克上的炮管一律向后固定,开大灯运行。技术员朱江华和另外一些老驾驶员,也把其他坦克一辆辆地开下了险坡。
2月19日5时,41军坦克团3营7连、9连进至坂黄,受命搭载步兵团1营两个步兵连,乘着夜暗,向敌人侧后挺进,沿敦张向坂洋、朔江实施迂回包围进攻,协同正面攻击的团1营围歼朔江之敌。
我坦克集中火力猛烈打击,一举摧毁了敌炮兵阵地。
至此,坦克纵队切断了朔江守敌的退路,打乱了敌人的部署,有力支援了在这个地区作战的步兵团、团的作战行动。
越军布防在坂洋的炮阵地被摧毁后,第一军区还以为团是慌报军情,认为中国军队的坦克根本不可能从孟麻方向进来!
战斗中,共毙敌90余人,摧毁双37高炮4门、14.5高机4挺、85加农炮6门、榴弹炮3门、汽车6辆。我战伤坦克3辆。坦克7连荣立集体一等功。
左路团从孟麻方向的号界碑实施突破,沿朗郭、让涌、坂洋向朔江方向穿插,负责切断敌退路,消灭坂洋附近地区守敌,阻高平方向之敌增援,并视情况向朔江进攻,配合兄弟团队一起围歼朔江守敌。
2月17日5时,团从号界碑打开口子,向坂洋方向实施进攻。
经过五天激战,团攻占坂涯,部分兵力向西配合团攻打围歼朔江守敌战斗。
23日,团向东南方向的那洋继续发展进攻,尔后转入清剿残敌和护路,确保平孟——朔江——河安——高平道路的畅通。
至此,围歼朔江守敌的包围圈,已经基本合围……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