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的假的假的这些关于疫情的传言被辟
近日
多条谣言在网络流传
请大家注意防范!
复阳的人是因为没有扔牙刷?
假的!
最近,一张“温馨提示”的截图在圈群传播,称“很多二次复阳的人,都是因为忘了在阳转阴之后更换牙刷,结果自己把自己又给感染了。”真是这样的吗?
上海辟谣平台求证,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同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出,当新冠感染者痊愈后,不必更换生活用品。“生活用品”包括牙刷、唇膏、杯子等各种直接接触口部的物品。
之所以这么判断,有两个原因:
一是奥密克戎毒株在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很短。
即使在实验环境下,病毒在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最长也不超过10天,再感染的概率不高。而且,早在今年7月,国家卫健委在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进口物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时也提到,常温条件下新冠病毒在大部分物品表面存活时间短,1天内全部失活。所以,人们不太可能通过接触物体表面感染奥密克戎,气溶胶、飞沫才是更主要的病毒传播途径。
二是感染新冠病毒后,人体针对相应的毒株、相应变体会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当人体再次接触一模一样的病毒时,身体内存在的免疫细胞可以迅速产生抗体,清除病毒。如果短期内“复阳”,一定是不小心又感染了病毒的另一个变体,而不是接触了同样的毒株。至于网传提醒中提到的旧牙刷,就算上面有病毒,也是同样的毒株,所以不会引发“复阳”。
“阳康”以后15天才能产生抗体?
假的!
网传“阳性之后两周左右才能产生抗体,所以阳康以后一周左右最有可能二次感染”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特异性抗体确实在两周才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或者说可以检测到的水平。但当病毒进入人体的那一刻,免疫系统已经开始工作,后续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会在两三周时间达到一个高峰,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但并不是说这两周内没有保护力了。
在特异性抗体达到高峰的两周内,如果有病毒再进入体内,也会很快被清除掉,反而是相对不容易感染的时候。所以,不存在两周内容易感染。
而且总体来说,感染之后时间越长,体内的抗体水平越低,感染的风险才会越大。
国家要求快递业1月8日停业?
假的!
近日有网络传言称,“由于疫情原因,国家要求快递业在1月8日左右开始陆续停业”。中通、圆通、顺丰等沪上多家快递企业答复表示,目前企业和网点并没有接到相关通知,也没有停业和提前放假的打算。
一位快递业人士分析,这种言论应该出自某些电商,“他们以年底快递停运为由,诱导消费者下单购物。几乎每一年,都会出现类似的套路。”在网传信息中,就有类似的暗示,如“请大家提前备货”“请各位亲们早做准备”。
上海辟谣平台查询也发现,国家相关部门最新发布的通知不是“陆续停业”,而是“进一步畅通”——12月15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畅通邮政快递服务保障民生物资运输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指出,各地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要全力打通邮政快递堵点卡点;要加强对当地邮政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的指导,统筹动员各方资源,细化入微各项举措,科学精准做好邮政快递保通保畅工作,保障邮件快件揽收投递顺畅,切实畅通邮政快递末端“微循环”。
《通知》还特别提到,“对于已经关停关闭的邮政快递营业网点,要抓紧推动解封;对于符合防疫要求可以上岗的邮政快递从业人员,要尽快返岗复工。要加强对邮政快递企业的支持力度,结合当前疫情形势,统筹各方人力资源,帮助邮政快递企业补充一线揽收投递人力。”
可见,“国家通知”不是快递停业,而是加快畅通。
看阿凡达分“阴阳场”?假的!
有网友发布的截图显示,万达影城(营口万达广场店)出售的《阿凡达2》场次中,出现“阴场”和“阳场”的标记。12月16日上午,影城工作人员回应称“是网络上谣传的”,网传图片系P图,不建议阳性影迷观影。
普通口罩打个结就成N95?假的!
最近
不少没有抢到N95口罩的市民
出门时佩戴了改造版的N95↓
做法也很简单
将普通口罩对折,系带打一个结
结尽量靠近口罩↓
把口罩翻折成小船形状
就ok了↓
那问题来了
普通口罩打结真的能变N95吗?
真相是:不能
从材料和防护等级看,N95口罩的过滤能力会比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日常防护型口罩等高一些,其区别在于不同口罩种类中使用的熔喷布有差异。
将口罩耳带打结,虽然可以提高口罩与面部的贴合性,但不能改变口罩本身的材料,所以不能实现“普通口罩变N95口罩”的效果。
但要肯定的是,佩戴口罩时确实要将口罩尽可能贴合面部。不论何种口罩,佩戴后都要注意压紧口罩鼻梁处的鼻夹,并注意口罩四周与脸部的贴合性。
最近
网上关于口罩的传言比较多
团团梳理了相关问题和答复↓
KN95口罩不能防护新冠病毒?
真相:可以
近日
网传能达到防疫要求的口罩
只有5种↓
医用防护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日常防护型口罩
儿童口罩
相关提示表示,如果口罩外包装标注的执行标准不是这5项,不建议使用。
但是,市场上常见的KN95、N95口罩对应的并不是这5项标准,而是“GB”,难道KN95、N95口罩不能防护新冠病毒?
经求证发现,网传“只有五种口罩能够防疫”的说法不准确,KN95、N95口罩可以防护新冠病毒。
网传的“只有五种口罩能够防疫”针对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口罩。市场上,除了信息列出的根据5种标准生产的口罩外,还有不同材质、不同花纹的口罩。很多口罩从外观看,很难看出差异;但通过包装上标注的执行标准,可以区分它们究竟能否发挥防护作用。未采用相关标准的口罩很可能只有美观或保暖作用。
至于KN95、N95口罩,完全可以用于新冠病毒防护。但它们有别于上述5种标准对应的口罩类型,属于“颗粒物防护口罩”类型,对应的标准有我国国家标准“GB《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美国NIOSH(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认定”“欧洲EN”等。目前,KN95或N95口罩与“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等不同,不作为医疗器械进行监管。但对于它们的防护作用,许多权威机构均给出正面答复。
如,中国疾控中心明确表示,颗粒物防护口罩的阻隔能力与医用防护口罩相同。在紧急情况下可作为医务防护口罩的补充,但对于手术室等有卫生学要求的区域不能使用。可适用于较高风险暴露人员,如急诊科工作医护人员、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等。
由于KN95及N95口罩过滤性更高,长时间佩戴容易产生不适。
吸烟者、肺气肿患者、肥胖者等本来就容易呼吸不畅的人群,再佩戴N95口罩,会更加雪上加霜,甚至加剧呼吸问题。
所以,人们日常防护只要选择“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即可。
前往高风险场所,可以选择KN95或N95口罩,但注意佩戴时间不要太长。
同时戴两个口罩能双倍防护?
真相:不能
佩戴两层口罩不仅不能增加安全性,而且还可能因为口罩之间互相摩擦造成佩戴移位,影响口罩的气密性。
口罩要抖一抖才能用不然会中毒?
真相:不会
合格的口罩没有这种风险。部分口罩在生产时会使用环氧乙烷消毒,虽然环氧乙烷属于一类致癌物,但毒性与剂量相关。
根据国家标准,口罩残留的环氧乙烷含量不超过10μg/g都是安全的。
合格口罩的环氧乙烷残留量都低于该标准,且残留的环氧乙烷在流通过程中还会继续自然挥发。所以,没必要在使用前抖口罩。
口罩佩戴常见错误
1.长时间不更换。口罩内部易附着人体呼出的蛋白质和水分等物质,导致细菌滋生。一般情况下,医用外科口罩使用4小时后应及时更换。
2.佩戴变形、潮湿或有脏污的口罩。口罩在变形、潮湿或明显脏污时,防护性能会降低,需及时更换。
3.错误佩戴和存放。如拉至下巴处、挂在耳朵一侧、直接放包里或兜里、挂在手臂或手腕上、随意放在桌上。
4.多个口罩同时佩戴。佩戴多个口罩不能有效增加防护效果,反而增加呼吸阻力,并能破坏口罩的密合性。
科学防疫
不信谣、不传谣
请大家擦亮眼睛
及时通过正规渠道
获取准确信息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那些别有用心的造谣者
也应当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
来源:河南共青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