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额被超越深圳的优势和耐力一直都在

文/陈崎

近期,一项贸易数据把深圳和越南放在了一起。其结论是,年一季度,越南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均超过深圳。

据深圳市近期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8亿元,同比下降2.8%。而越南一季度货物贸易总额为.5亿美元。

如果仅仅只是将越南一个国家与深圳一个城市的进出口数值相比,意义或许并不大,这背后有着疫情防控带来的短期扰动因素,何况越南、深圳的进出口贸易有着巨大的结构差异。真正引发思考的是,越南是否正在挑战中国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全球制造业中心和产业链中心的地位?

无论是在中国或者国际的很多研究者看来,答案都是否定的。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当前越南制造业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位置,越南制造业还有一段路要走,永远不会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长期看,深圳制造业的多个优势仍在。在疫情过后,深圳会恢复过来。

最新数据印证了这一观点:深圳港4月份进出口吞吐量为.73万标箱,同比增长14.5%;1月至5月中旬,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国际及地区货运航班进出港同比增长38.0%,进出口货量同比增长22.4%……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产业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丁可在5月26日的一场线上论坛活动中指出,中国不仅是超大规模市场,更有着非常齐全的工业门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地位是很难替代的。

深圳的水平和耐力一直都在,未来会跑得更快!

近期,随着东盟国家放宽入境限制,开始复工复产,东南亚进出口市场一片火热,其中以越南表现最为亮眼。一季度,越南GDP总量.75亿美元,实际增速5.03%。累计进出口总额达.5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其中,出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13.4%。

世界银行最近发布的越南宏观监测报告显示,由于出口导向型制造业和复苏的服务业的强劲表现,越南在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得到巩固。

而中国的供应链则受到了局部地区疫情的阶段性扰动。这也导致了,在服装、家具等领域,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出口形成了一定的替代。

但评判地方的经济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看短期一个阶段内的表现,而是要拉长时间尺度去看。

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近期的撰文分析中指出,从微观层面来看,包括中小企业订单外流、部分纺织服装企业面临毁单等现象,放大了市场对于中国出口替代的担忧。短期内,由于国内供应链在整个二季度仍将处于逐步修复状态,预计中国出口同比或呈现“先低后高”的态势。其中4月出口预计较3月同比将有所下降,并使得当月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进一步回落。

但拉长时间维度来看,随着国内稳外贸、稳外资的政策逐步形成合力,以及局部地区疫情缓和供应链逐步修复,中国出口增速或重回一定水平,并继续为GDP增长作出贡献。

以深圳的情况来看,今年4月以来,随着疫情好转,深圳外贸进出口出现了明显好转,海运货物吞吐量明显增长。深圳海关数据显示,4月盐田港货物进出口吞吐量为万标箱,同比去年同期增长9.7%,较一季度月均水平增长26%。整个深圳海港4月货物进出口吞吐量为.73万标箱,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5%,环比增长18%。

1月至5月中旬,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国际及地区货运航班进出港架次,同比增长38.0%,进出口货量共计28.8万吨,同比增长22.4%,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中心的贸易圈向东南亚、欧美、中东等区域不断拓展。

魏建国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形象地指出,打个比方,深圳和越南,就像两个进行长跑比赛的人,现在深圳暂时落后了,但现在还未到终点,还不是下结论的时候。深圳的水平和耐力一直都在,相信深圳未来缓过来之后会跑得更快。

中国仍然是吸引外商投资的一块乐土

明明还指出,实际上,“东盟出口高增”这一现象并非最近的“新鲜事”。

年,在疫情反复干扰之下,东盟的出口曾经历两轮修复。于此期间,东盟与中国在以纺织服装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领域就出现了较强的出口替代效应。进一步分析东盟主要成员国的出口结构,我们可以发现东盟的出口替代效应更多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在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领域内表现明不明显。

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些领域,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对中国部分产品的出口市场形成替代。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等联合发布的《年版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越南》显示,越南主要工业产品有计算机、手机、机械设备、汽车、纺织服装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制造业的转移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将高端制造留在本国,相对低阶制造外移是经济体发展到成熟阶段后的大趋势。中国转移的往往并不是某个整体产业,而是在产业链条上仍然以中国为主,并且核心流程在不断优化提升,基础、末端链条上的环节,诸如组装环节则外溢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可以更好地发挥“链主”企业的作用,带动和帮助周边国家的产业升级。

另一方面,全球正在形成新的经贸格局,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成本不再是唯一的考量因素,而区域化、近岸化、本土化、短链化等趋势日趋明显。

回顾历史来看,本世纪初,日本曾提出“中国+1”战略,即转移部分产业链到第三国。国际贸易摩擦以及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西方市场试图降低对单一市场供应链的依赖,并与更多国家开展贸易往来。跨国公司保留部分生产于中国境内供给当地市场,同时将部分产能转移其他地区,例如东盟。这更不是“去中国化”,恰恰相反,中国的地位仍然不可或缺,难以替代。

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施展在其年出版的著作《溢出》中指出,制造业向越南的所谓“转移”,实际上是中国供应链的“溢出”,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一事实不会发生实质性变化。

施展在书中写道,在越南和珠三角的调研告诉我们,从中国向越南转移的,并不是某些行业中的整个产业,而是该产业生产流程中的某些特定环节,主要是对供应链需求较低、人工成本占比较高的环节,通常是最终的组装环节。其他环节很难转移出去,仍然留在中国的供应链网络中。

也正是因此,中国仍然是吸引外商投资的一块乐土。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新增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个,相当于平均每天有1.5个外资大项目落地。1至4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5%。这是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实现的两位数增长。

应对内外部挑战,深圳仍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年,深圳市进出口3.54万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出口1.92万亿元,增长13.5%,出口规模连续第29年居内地外贸城市首位。

在《中国海关》杂志发布的“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单中,深圳已连续14年蝉联榜首。该榜单不仅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37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