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灭绝后又重新出现的动物为什么会出现

白癜风检查有哪些 http://m.39.net/pf/a_6474222.html

在地球上任何一个物种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一旦灭绝基本上就不会再在地球上出现了。当然,物种的灭绝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在残酷的大自然中生存就要经历优胜劣汰,一旦物种本身不适应环境的变化,就会出现灭绝,比如恐龙灭绝就属于自然灭绝。

但是,在如今地球上,大多数物种的灭绝或多或少都与人类的活动有关,这就不是自然灭绝了,人为的导致一些物种灭绝比自然灭绝对自然生态的负面影响更大,举个例子,在人们的疯狂捕杀下,华南虎从野外彻底的消失了,后果就是山林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如今的野猪在曾经华南虎的主要分布地已经出现了不可控的现象。

不过,近些年,我们经常能够听到或者看到一些“灭绝物种再次出现”的报道,这些物种显然就是“被认为已灭绝但实际上未灭绝的物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来看四种被认为已灭绝但未灭绝的物种。

被认为是已灭绝但未灭绝的物种?

第一种:腔棘鱼

腔棘鱼是肉鳍鱼纲腔棘鱼目下所有鱼类的统称,从目前的化石研究来看,最早的腔棘鱼出现在距今约3.77亿年前,也就是说腔棘鱼比恐龙出现的时间都要早,它们的体型比较大,生活在深海之中。

早在20世纪以前,科学家们都认为腔棘鱼已经灭绝了,而且最后的腔棘鱼灭绝的时间大约在万年前,与恐龙是同时期灭绝的。但是,到了年,“奇迹”出现了,在南非东伦敦的海面上,一艘渔船满载而归,当渔船将捕捞到鱼卸到码头时,在东伦敦博物馆工作的拉迪玛女士恰好从这经过。

在鱼堆中,一条长2米左右的“怪鱼”吸引了她的目光,因为这条鱼的四个胸鳍太像四条腿了。于是,拉迪玛取出笔记本将这条鱼画了下来,并带到图书馆中查找与该鱼相关的资料,结果一无所获。

之后拉迪玛将鱼的草图寄给了南非著名的鱼类学家史密斯,当史密斯看到图之后大吃一惊,因为这张图中的鱼正是已经灭绝了至少万年的腔棘鱼。史密斯随即给拉迪玛发了电报,让她无论如何也要将这条鱼保存好,结果当拉迪玛赶到码头后发现,腔棘鱼已经被吃的只剩头骨、刺以及一些鱼鳞了。

不过,好在一些渔民表示曾经也捕到过这种鱼,终于在二战结束后,史密斯在渔民的帮助下见到了活体的腔棘鱼,通过研究,科学家们将这种鱼放在了腔棘鱼目矛尾鱼科下,并命名为“西印度洋矛尾鱼”,至此,灭绝了超过万年的物种再次以活体的形象展示在了世人面前。

第二种:百慕大海燕

百慕大海燕是生活在百慕大群岛上的一种鸟类,它是鹱(hu)形目鹱科(该科下的鸟类均为海鸟)圆尾鹱属下的鸟类。作为百慕大群岛上的一种鸟,在16世纪以前,它们是没有受人打扰的,甚至没有人知道它们存在。

直到16世纪,西班牙人航海到此后才发现了它们,不过起初,这些鸟着实吓了西班牙人一大跳,因为当西班牙人晚上把船只靠在岸边后,听到了一些诡异的叫声。

听到叫声后,人们纷纷以为是岛上的恶魔在咆哮,吓得水手们赶紧逃到了船上,后来经过调查,人们才发现这种诡异的叫声就是百慕大海燕发出来的,因为它们属于夜行性的鸟类,再加上叫声确实有些奇怪,所以被误认成了恶魔。

既然身份被揭开,人们也就不害怕它了,反而在白天会有人在岛上搜寻正在休息的百慕大海燕,而且经过简单的烧烤后,人们更是对它的口味赞不绝口,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到达百慕大群岛后上岸捕杀百慕大海燕,在加上人们携带的一些老鼠、猫等动物在岛上繁殖对百慕大海燕的威胁,到了年,百慕大海燕就被宣布灭绝了。

直到20世纪初,科学家们在百慕大群岛进行科考时,才再次发现了消失了接近年的百慕大海燕,随后科学家们在岛上对其进行了自然保育,在几十年的努力下,百慕大海燕从被发现时的36只,变为了如今的只左右。

第三种:草原西貒

在南美洲,野猪是没有自然分布的,但是有一类长相酷似野猪的动物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它们就是西貒(tuan)科,早在20世纪以前,现存的西貒科下一直被认为只有2属2个物种,它们广泛的分布于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像野猪一样过着群居、昼伏夜出且杂食的生活。

我们上面之所以说现存,是因为科学家们在南美洲早已经发现了一种西貒科动物的化石,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发现活体,所以科学家们都认为西貒科下只有两个现存的物种。直到年,科学家们在南美洲大查科(位于巴拉圭、玻利维亚以及阿根廷北部的冲积平原)上发现了一个新的西貒科物种,通过基因分析,科学家们发现这个物种与之前发现的化石是同一种动物。

至此,一直被认为灭绝的草原西貒再次活蹦乱跳地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第四种:越南鼷鹿

越南鼷鹿是现存最小的有蹄类动物,它们成年后的体型跟兔子差不多,它们背部后侧有银色的毛发,长着尖牙,长相像一只小鹿一样,非常的奇特。早在年,英国动物学家奥德菲尔德·托马斯在越南的雨林中考察时发现并命名了该物种,由于其仅在越南被发现,而且后背明显的银色,所以学名为越南鼷鹿,又称银色鼷鹿。

从越南鼷鹿被命名开始,它们就比较的少见,到了20世纪90年代,人们几乎已经看不到它们了,而且越南的一些动物学家也多次前往寻找无果,最终确定其灭绝。不过,在年,也就是时隔接近30年后,动物学家们在整理放置在越南雨林中的摄像头拍摄的影像资料时,意外发现了越南鼷鹿的身影。

为何灭绝的动物可以“死而复生”?

除了以上四种动物外,还有许多动物是在灭绝后又被发现的,比如老挝岩鼠、南猊、伪虎鲸等等,那么为何这些灭绝的动物可以再次出现呢?这还要从物种灭绝的确认开始说起。

灭绝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物种当下状态的一个分类单元,当一个物种的最后一个个体死亡后,该物种就符合“灭绝”的定义(是指在人工饲养和野外均没有存活个体,如果人工下有,那就是野外灭绝,比如华南虎),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很难确认死掉的个体是不是该物种最后一个个体。因此,IUCN对此又做了解释,那就是在该物种的分布区内,进行多次考察无果后,也可以宣布物种灭绝。

也就是说物种的灭绝不是随便定义的,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间断性的、针对性的调查后才宣布的结果,既然这样,为何会出现“死而复生”的情况呢?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灭绝时间问题。有许多物种是在灭绝了很久之后才再次被发现的,比如上面提到的矛尾鱼,它已经被认为灭绝了超过万年了,作为灭绝时间超长的一个物种,科学家们自然不会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再去调查了,而能够与它接触到的渔民对鱼的分类是没有概念的,换句话说即使它们打了一网的矛尾鱼,他们也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

所以,灭绝时间太长的物种缺少相关的调查研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认识该物种的人发现,就有了“灭绝物种再次出现”。

第二:数量太稀少。当一个物种数量降低到一定的水平后,想要在不定时的调查中再发现它们就很困难了,尤其是一些比较机警的动物,比如上面说到的鼷鹿,它们数量又少,热带雨林的面积又大,再加上它们生性小心警惕,所以在人工摸排时,就极难发现它们,如果不是红外相机拍摄到,相信越南鼷鹿如今还是“灭绝”物种。

所以,如今的检测动物手段提高,也为因为数量稀少而被宣布灭绝的物种重现提供了条件。

第三:如今的变化。如今的人们的动物和环境保护意识在逐渐地提高,再加上国家大力的封山育林、禁渔等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让一些原本稀少的动物有了足够的生存和繁衍机会,这样在没有人的打扰下,原本岌岌可危的一些物种,逐渐的提升着数量,从“灭绝”到“重生”。

写在最后

已灭绝的物种都是经历了多次科学的调查才宣布的,其中大多数的物种是再也回不来了,当然,以前被宣布灭绝的物种因为主要靠人工摸排,如果物种的数量很少,栖息范围又比较大,生性有机警,这样就会出现多次摸排都发现不了的情况,这样的物种在如今封山育林、生态恢复的当下,是可以再次出现的,所以,希望“灭绝”的物种越来越多的出现,尽管这不太现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04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