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40岁光棍捡个老婆,生下两女儿,
年夏季的一天,年近四旬的李建龙正待在家里打扫卫生。
突然大门处传来了几声断断续续的敲门声,紧接着一个瘦骨嶙峋的年轻姑娘就怯生生地走进了院子。
她操着一口不太流利的中文,小心翼翼地问道:“请问……能给我一点水喝吗?”
看着对方那副可怜兮兮的样子,素来心地善良的李建龙赶紧把人给领进了家门。
而从那天开始,这名来历不明的陌生女子就住进了李家。她和李建龙开始了同居生活,并接连生下两个女儿。
平平静静地度过五年时光后,这名女子突然在年的一天离奇失踪了,只留下一张写着陌生文字的纸条。
而在寻妻过程中,李建龙接二连三地发现了不同寻常的事情。最终拨开重重迷雾,他终于弄清了枕边人的真实身份......
一时善意收留女子,以身相许家庭和睦作为村里有名的“老好人”,李建龙在左邻右舍之间的口碑很不错。而他之所以选择收留一名陌生女子,一开始也是为对方的人身安全考虑。
“她说自己叫罗艳仔,是云南人。会说中国话,但不认识汉字。问她家在哪也记不清,身上没有钱、没有身份证。”
罗艳仔的身材偏矮偏瘦,再加上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所以整个人看起来就跟逃荒的乞丐差不多。
李建龙觉得把人赶出去也不是个事,索性就自作主张把她留在了家里,好歹等对方身体好一点再做打算。
可他的这一举动引来了父母的不满,两位老人家十分看不起这个来历不明的陌生女子。
自己儿子年近四旬了还没有娶妻生子,他们心里本就不痛快。现在家里又收留了一个“黑户”,那说亲一事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而罗艳仔也察觉到了两位老人家对她的不喜,因此每天起早贪黑帮助李家干活劳作,只希望能有一个容身之地。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李建龙渐渐对罗艳仔心生好感,于是两个人就确立了同居关系。
但由于罗艳仔身份不明,所以他们没办法领结婚证,就连酒席也是草草了事。
而在婚后的五年时间里,他们接连迎来了4岁的大女儿和3岁的小女儿。
两次坐月子期间,都是李建龙一个大男人忙前忙后。因为虽然罗艳仔成了李家实际上的儿媳,可公公婆婆依旧不待见她。
在整个村子里,也时不时地会有人对她的身份说三道四。但无论外人的态度如何,李建龙都始终全心全意地爱护着自己的妻子。
“她给我生了两个小孩,我得对得起她、对她好。别人对她不好,我就更要在外面给她长脸。”
也正是因为丈夫的全心爱护,所以罗艳仔对待家庭和孩子也很上心。
可五年以来,她的身上总有一种挥散不去的忧愁和哀怨。她经常向丈夫倾诉说自己想回家,但又找不到回家的路。
而且她老是在家具和书本上写下一些李建龙看不懂的外语,嘴里也时不时地蹦出两句外国话。
一开始李建龙都没放在心上,他觉得妻子既然是云南人,那或许是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说的话听不懂也情有可原。
至于回家的路,就等妻子想起来再说吧。如果能找得到的话,那他肯定会陪着妻子回一趟娘家。
但所有的一切在年的10月发生了变化,罗艳仔有一天突然兴高采烈地告诉李建龙,说她在县城里遇到了两个老乡。
而自那以后,罗艳仔便经常出去找那两个老乡。对此李建龙并没有任何意见,他还希望妻子能早日想起回家的路。
又过了几天,罗艳仔说想去县城买点东西。李建龙随口应下了,自己则留在家里照顾两个女儿。
可整整一天过去了,罗艳仔始终没有回家,手机也打不通。两个孩子哭着闹着要找妈妈,而李建龙更是心有不安。
他担心没有身份证明的妻子会被人贩子盯上,那到时候要想找回来可就难如登天了。
于是李建龙把两个孩子托付给了父母,一个人找遍了整个村庄,然后又去县城的客运站找了一遍。
枕下突现神秘纸条,过往真相一一揭开但几天时间下来,李建龙还是没有得到妻子的任何消息。他的手机里保存着罗艳仔的一些照片,逢人就问有没有见过照片上的人。
而两位老人家知道儿媳妇失踪后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看着宛如无头苍蝇一般的儿子,他们建议立刻报警。
在父母的好说歹说下,连轴转了几天的李建龙终于回家睡了一个整觉。
但就在他第二天起床收拾床铺的时候,意外发现自己的枕头下藏着一张纸条。
他一眼就认出了那是罗艳仔的笔迹,而纸条上那些看不懂的文字也是妻子经常写的。
由于李建龙文化程度不高,所以他一直以为纸条上写的是英文。可当他来到警局求助时,专业人士却说那是越南文字。
原来,罗艳仔竟然是越南人。那她当初为何说自己来自云南呢?她又是怎么从越南来到中国的?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李建龙突然接到了妻子的电话。罗艳仔并没有离开县城,她这几天都借住在一个越南老乡家里。
等李建龙紧赶慢赶终于见到妻子后,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的情绪了,一迭声地问道,
“你去哪了?你去哪了也该跟家里说一声啊,你知道我有多担心你吗?”
闻言,罗艳仔始终不敢抬头看向丈夫。或许是知道自己的做法不对,于是她在短暂的沉默后将真相一一道来。
原来罗艳仔只是想跟着两个老乡一起回越南,她所留下的纸条上,写着的就是越南老家的地址。
而在越南语中,“越南”二字的发音和“云南”十分相似。
可回越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没有身份证明的她在当下这个社会就是寸步难行。
年,年仅12岁的罗艳仔被同胞拐卖到了中国。此后,她在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度过了15年的漫长岁月。
而在遇上李建龙之前,她曾被另一户罗姓人家囚禁殴打了10年之久。
“被拐的那年我还在上学,有人跟我说去外面卖衣服很挣钱,我和其他四个女孩就跟着他们一起走了。”
在罗艳仔的印象中,一行人在面包车里颠簸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抵达中越边境后,他们每人花费10越南盾渡过了红河。
而红河的另一边,就是中国云南省。等踏上中国的土地后,罗艳仔突然反应过来那些同胞是在骗她,于是她产生了反抗心理。
可一个十几岁的瘦弱少女,如何能从几个成年男子的手里逃出生天?
她和另外几个女孩被强行分开,然后又被塞进了一辆面包车中。
看着沿途逐渐陌生的风景,罗艳仔并不知道自己即将被带到哪里去。三天三夜后,她已经来到了湖南省境内。
买下她的是一户罗姓人家,那家的儿子患有智力障碍,且伴有很严重的暴力倾向。
在最初的那三年时间里,罗艳仔受尽了各种身心折磨。她的活动范围被局限在一间小屋子内,三年来都没有踏出屋门一步。
16岁那年,罗艳仔如愿为罗家生下了一个儿子,但儿子一出生就被抱走了。
完成传宗接代的重任后,她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可生活质量并没有得到提升,被殴打责骂仍然是家常便饭。
“我的本名不叫罗艳仔,这个名字是那家人给我取的。后来有一天我趁着那个傻子的父母都不在,就编了个借口逃了出来。”
逃出来的罗艳仔一路乞讨,最终流浪到了李建龙所在的村庄。如果不是李建龙好心收留她,那么她恐怕还会继续流浪下去。
而她后来选择嫁给李建龙,一是出于报恩、二是出于自愿。平心而论,她在李家过的日子不知道比在罗家好了多少倍。
可无论多好,都抵消不了她的思乡情结。背井离乡15年,她做梦都想回到父母身边。
而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她意外遇到了两名同乡。那两名同乡不久之后会回越南探亲,因此罗艳仔也起了回家的心思。
可她们的情况不尽相同,因而不能一概而论。而罗艳仔之所以在同乡临行前选择了放弃,也正是因为她意识到了摆在面前的种种困难抉择。
是一走了之回到越南,还是相夫教子留在中国在罗艳仔的带领下,李建龙见到了另一个越南女人——阮金茸。
正是她极力劝说罗艳仔不要一走了之,应该先跟丈夫好好商量商量。
而阮金茸其实也是在同胞的坑蒙拐骗下才离开家乡的,不过她自己也带有点自愿的想法。
在来到中国前,家里曾给她指定了一桩包办婚姻。可是阮金茸不想嫁,于是就选择来到了中国。
她是年到的湖南省,自食其力了6年之后,遇到了现在的丈夫。小俩口在当地开了一家小饭馆,日子很是幸福美满。
而阮金茸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早就办好了身份证明,所以她想回越南探亲很简单。
可罗艳仔不一样,她在中国没有合法证明,在越南的身份信息也已经被注销了。
所以摆在她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一走了之回到越南,再也不回中国;二是留在中国相夫教子,等办好身份证明后再回越南探亲。
这么看来肯定是选第一条路比较简单,但为何阮金茸不建议罗艳仔那么做呢?
“第一条路不用花费很多的精力、财力,可你想过回越南以后的生活吗?像你这种被拐了十几年、生了孩子的女人,是不会有其他人愿意娶你的。”
阮金茸直言,在她们的家乡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被拐多年的女子,就算回家了也不会被当地人所接纳,而娘家人更不可能养她一辈子。
无论是站在妻子的角度还是站在母亲的角度,阮金茸都希望罗艳仔能留在中国。
因为这里有她的丈夫和女儿,如果她一走了之了,那对两个孩子来说也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想家谁不想呢?我当初跟家里闹得那么僵,但隔两年还是会回去一趟。可现在我们的家庭都在中国,以后也肯定是要留在这边生活的。”
在阮金茸苦口婆心的劝说下,罗艳仔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其实她也舍不得丈夫和女儿,只不过是心中的思乡情绪太过强烈了。
而坐在一旁默不作声的李建龙,也终于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很心疼妻子之前的遭遇,也不会阻拦她回越南。
“如果她非要回去,我不会说不同意。哪天她要是回中国了,我也随时接纳她。”
李建龙明白强留是无用的,况且思乡也是人之常情。
而罗艳仔在听了同乡的劝说和丈夫说的话后,心里也默认了选择第二条路。
作为一个离家15年的游子,她割舍不了远在越南的父母亲人。但同样,她也做不出抛夫弃女这种事。
不过要想选第二条路,那回越南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这其中还要经过多道手续和漫长的等待。
为了一解罗艳仔的思乡愁苦,警方决定先帮她确定家乡的所在地。
根据她之前的说法和脑海中仅存的记忆,众人将目光集中在了越南老街市。
罗艳仔小的时候曾经和家人一起去市区赶过集,所以她清楚的记得“老街”这个名字。
尤其老街市区还有一个很大的菜市场,她也去过那里买菜。
由此看来,罗艳仔应该是老街市的人。但由于15年来的飞速变化,所以她在卫星地图上找不到记忆中的小村庄了。
时过境迁,或许那个村庄的名字早就改了。
不过罗艳仔对自己很有信心:“只要回到老街,我就能找到回去的路。”
为了查找更多的线索,警方还特意查询了当地的一些游记和民俗活动。
当看到屏幕里的那些哈尼族传统服饰时,罗艳仔显得十分激动。她说自己就是哈尼族人,以前逢年过节穿的就是这种服饰。
在游记的结尾,还附着一张哈尼族老太太的照片。一看到这张照片,罗艳仔就忍不住哭了起来。
在她的印象中,母亲就是照片中的那种打扮。从头巾到衣裤再到鞋子,完全一模一样。
这张意料之外的照片,彻底勾起了罗艳仔心中对母亲的眷念之情。15年过去了,母亲或许也早就两鬓斑白了吧。
而在确定了家乡的大概位置后,罗艳仔的心里还有一件要紧事没有得到解决。
两个女儿的户口问题那就是关于两个女儿的户口问题,这个问题同样萦绕在李建龙的心上。
大女儿已经4岁,小女儿也已经3岁。像她们这种年纪的孩子,应该是可以去上幼儿园的了。
可两个孩子跟罗艳仔一样,都是没有身份证明的“黑户”。
当初出生的时候就没有出生证明,后来也一直没去办理身份登记。
以前小的时候倒也无所谓,但随着两个孩子慢慢长大,如果户口问题不解决,那以后就不能读书上学。
而就在夫妻二人急得焦头烂额的时候,相关部门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针对罗艳仔这种情况,年出台的户口新政策也做出了详细规定。
只要李建龙和罗艳仔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构成了事实婚姻,那么即使女方户籍信息不明,也可以申请亲子鉴定,进而将两个孩子的户口迁到父亲名下。
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规定,其实也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保障孩子的基本权利,二是防范儿童被拐事件的发生。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身份证明和DNA信息的话,那么一旦被拐,要想再找回来就很困难了。
所以无论父母是什么情况,都应该尽早落实孩子的户口问题。
随后,李建龙和罗艳仔便带着两个女儿来到了亲子鉴定中心。面对着陌生的环境和医生,两个孩子都很乖巧的待在父亲身边。
等抽完DNA样本后,一家四口都坐在走廊长椅上等待着。想着很快就能解决孩子的户口问题了,夫妻二人都长舒了一口气。
而心愿已了的罗艳仔,又不禁担心起了自己的处境。她不确定自己还能不能回家乡,又或者探亲之后还能不能返回中国。
看着心事重重的妻子,李建龙的心里也不是滋味。在真相大白之前,他从来没料到妻子是个外国人。
现在横贯在罗艳仔面前的回家之路是困难重重,而且也不知道她的父母是否尚在人世。
要出钱出力,李建龙是不怕的,因为他早就把罗艳仔当成了一家人。可他唯一害怕的,就是妻子走了以后再也不回来了。
尽管他嘴上说的很豁达,好像并不在意罗艳仔以后会不会回中国。但他的心里其实不是这么想的,尤其他们还有两个女儿。
正如阮金茸所说的,罗艳仔如果决定留在越南了,那她以后的日子不见得会过得多好。
而李建龙为了两个孩子大概率也会再婚,可到头来受到伤害的还是两个年幼的女儿。
为此,李建龙决定和罗艳仔敞开心扉谈一谈。
后记在故事的最后,罗艳仔还是没有跟随老乡踏上回家的归途。她不想像15年前一样,偷偷摸摸地来、偷偷摸摸地走。
她希望丈夫能配合她尽早办好手续,然后光明正大地回去见父母。
得知罗艳仔的想法后,李建龙十分开心。他表示自己会竭尽全力,帮助妻子获得合法的身份证明。
等到可以回越南那天,他也会陪着妻子一起回去。而为了给妻子争光长脸,李建龙还开始拼命攒钱。
“她十多年没回去了,那回娘家的时候肯定是要带点东西表示表示的,我不能让她在娘家人面前丢脸。”
一切都说开之后,夫妻俩又过回了以前的日子。而解开心结的罗艳仔,也不复往日的愁眉苦脸。
在过去的15年当中,她经历过不幸、也经历过幸运。但无论现实多么残酷,她始终没有打消过回家的念头。
也相信在丈夫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她一定能够早日实现回家探亲的愿望。
而究其根本,造成罗艳仔这种不幸的原因还是在于拐卖。时至今日,这种罪恶的行为依然没有被完全根除。
因此在大力打击拐卖犯罪事实的同时,妇女儿童也应提高警惕之心,切勿轻信他人之言。#图文万粉激励计划#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