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十号平台副司钻钟凯油三代的传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顾松通讯员刘涛
工作17年来,从“门外汉”成长为钻井骨干,从初级工晋升为高级技师,从中专学历自学到大学本科,钻台上的工种几乎都干过,他就是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海洋钻井公司胜利十号平台副司钻钟凯。
工作中有股苦干实干的拼劲
钟凯的爷爷和父亲都是“老石油”,从小接受老一辈的熏陶和感染,年从交通技校毕业后,来到胜利五号平台成为一名钻井工。登上钻井平台的那刻,看着陌生的钻井设备,繁琐的操作工序,艰苦的作业环境,钟凯突然打起了“退堂鼓”。
“参加工作不能吊儿郎当,要干出个石油人的样子来。”每当父亲的话语在耳边回荡,钟凯总觉得有一股劲顶着他。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实践的机会,跟这些铁家伙较上劲了。
完井作业时,他争着抢着练习液压大钳操作,嘴里一直念叨着操作口诀,一站就是六七个小时。设备需要维修时,他主动向前靠,多提问、勤动手。为了尽快顶岗,他向每一个师傅、工友请教设备的构造、原理和维修方法,确保设备遇到突发状况时,自己能够从容应对。上班时间绷紧弦,回到宿舍他就翻阅起海洋钻井手册,随身携带的本子上记得密密麻麻。多年的钻工生涯,钟凯出现了腰肌劳损,他一年四季戴着护腰,奋斗在生产一线。
“钟凯是一个很能干的小伙子,拼劲儿十足。”师父为徒弟感到自豪。凭着这股好学能干的劲头,钟凯不断成长,干上了副司钻。初来乍到的稚嫩和迷茫已不复存在,换之而来的,是发自内心的笃定和踏实。
创新时有股冥思苦想的钻劲
钻台上的活精通了,如何提高生产时效是钟凯一直思索的问题。日常工作中,每一个小细节他都会留意,工作不顺手,就想办法解决它。
在一次操作液气大钳时,钟凯发现液气大钳的设计是为5寸钻杆使用的,在起下3寸半钻杆时,钳头总是不好对正,两个人要小心翼翼才能一次对正,可不可以有个省时省力、构造简单的扶正装置呢?
钟凯冥思苦想,开始画图、制作模型、进行初加工,终于设计出了扶正装置,他称之为“两片钢板的艺术”,一次对正成功率在98%以上,且不破坏原有结构,拆装方便,广受工友好评,这更激起了他的钻研劲头。
年9月,正在波斯湾施工的钟凯赶上起钻作业,在操作钻杆动力钳时,他发现管线随着钳子的运动,在地上来回摩擦,天气炎热,钻台面更热,如果管线损坏,配件配送不及时,将影响日费获取率。于是,他查询井架高度,选取合适位置,背着钢丝绳就上井架栓系管线,成功解决了这个生产难题。
像这样的小创新,钟凯有不少,顶驱和方钻杆防喷盒、泄压管线弯管等都非常实用,多项成果在公司青工“五小成果”中获奖。为了在创新上更进一步,钟凯加入了公司技师协会,虚心向技能大师们取经求教,探讨技术创新,把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
赛场上有股舍我其谁的冲劲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年,苦练技能的钟凯第一次参加公司技能竞赛。备赛期间,他主动向大师请教,高强度训练竞赛项目。冲管反复拆装,接头不停测量,利用大家休息时间,加强练习佩戴正压式呼吸器,并向制图、计算机好的同事请教问题,晚上背题到深夜,一举获得当年公司竞赛第三名。在之后几年的各类竞赛中,钟凯均斩获佳绩,并代表公司参加了胜利石油工程公司的技术比武。
年,在海洋钻井公司劳务工大赛中,钟凯第一次担任石油钻井工的考官。从选手到考官的蜕变,钟凯战胜了自己,并凭借优异表现担任石油钻井工技能鉴定实操和公司岗位技能标准化拉力赛的评委。
年7月份,胜利石油工程公司组织编订石油钻井工教材,钟凯放弃休班时间,和公司创新工作室大师团队干起这个“大工程”。每次休班20天,他几乎都在为此忙碌着,经常加班到晚上,连孩子发烧也没顾上陪伴,这本教材已完成28万字,钟凯付出了太多心血与汗水。
传承,是最好的致敬。钟凯在海上一线秉持“干一行、爱一行、敬一行、专一行”,以实际行动践行“石油石化精神”,踏着老一代石油人的足迹继续前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