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ldquo躺平rdquo我们
梁建章博士是我们比较喜欢的一个公众人物和企业家,屡有精妙言论广为传播,也是被很多中产阶级人士认可的学者,但是其4月8日发表的《用香港和全球数据预测Omicron致命性》一文却明显有违常识。
预测新冠疫情新增死亡人数需要考虑此前的累计死亡率是常识常识告诉我们,如果某地区大规模流行过新冠病毒并导致大量的人口死亡,这将带来两个结果:
一是与病毒共存是典型的“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其带来的结果是“应死尽死”、大量的脆弱人群死亡,美国就是典型例子。连续两年高致死率新冠的流行导致了大量人口死亡,死亡率大幅上升,死者平均年龄降低近两岁,如表所示。在大量脆弱群体死亡后,在致死率大幅下降的奥密克戎流行时,最易被致死者的数量也大幅减少。
表美国-年死亡人口、死亡率与死亡平均年龄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及新闻报道整理。二是在大流行后采取的“与病毒共存”策略将使大量的人群在注射疫苗或自然免疫后产生抗体,英国是典型例子。剑桥大学的模型数据显示,截至2月23日英格兰有大约5.8%的人感染过新冠。英国国家统计局ONS基于7.5万人的血液样本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英格兰99%的成年人体内可检测到新冠抗体,在2岁至5岁的儿童中,抗体比例为96%,8岁至岁的儿童中的抗体比例为8%。成年人口新冠抗体比例在英国苏格兰约为99%、威尔士为98.9%、北爱尔兰为98.8%。英国已经成功实现群体免疫,这将有效降低奥密克戎的致死率。
基于这个常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猜想,奥密克戎流行带来的死亡率与该地区是否流行过新冠病毒有关,预测流行后的死亡率及死亡人口总数应充分考虑此前的新冠原始病株、变异株流行及其致死的后果。
简单的实证可以证明奥密克戎新增死亡率确实与之前累计死亡率负相关
为了判断上述所谓的常识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疫情封控期间“人在上海”居家防疫,因陋就简,考虑到数据质量问题,我们统计了欧洲非前苏联地区的绝大多数国家,前苏联地区的俄罗斯,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的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哥伦比亚,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等38国累计新冠死亡率(死亡率/人口总量)和2年月9日至4月8日三个月累计死亡率的增长率作为研究对象,没有选择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越南等亚洲人口大国和非洲国家。38个国家合计人口8.33亿,截至2年月9日累计新冠死亡.8万、平均每百万死亡新冠死亡人,截至4月8日累计新冠死亡.3万、每百万死亡人,平均三月死亡增长了为3.5%。
表2的38个国家是按截至2年月9日累计每百万死亡人数升序排列的,可以直观地看到前新冠累计死亡率低的国家如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三个月的死亡率上升比率较高。
表国疫情死亡人数与死亡率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计算。
注:为减少工作量在计算死亡率时没有采用平均人口的方法,而是采用了年初或年中某个时点的量,由于年内总人口数量变化不剧烈,对结果影响应不大。
为了验证常识和直观感觉的准确性,我们设计了简单的实证分析进行检验,建立回归方程如下:
zzl=α+βInx
其中,zzl为2年月9日至4月8日三个月新冠累计死亡率增长率,用来表示奥密克戎带来的死亡增长,x表示截至月9日累计新冠死亡率,选择2年月9日这个时间节点的原因在于百度新冠疫情累计死亡率统计页面显示近三个月每日的累计死亡总数数据。由于奥密克戎病毒在年月24日才在南非被首次发现,在国际间传播流行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我们认为,采用2年月9日这一时间节点基本合理。人口数据根据排行榜网站的2年4月8日的最新估算数按四舍五入到百万整理。由于间隔三个月人口数量变化不大,为降低工作量统一用4月8日数据计算月9日和4月8日的每百万人新冠累计死亡率。公式中分别是常数项和斜率项,使用38个国家的数据作为样本,可得表3中的结果。
表国近三月新冠累计死亡率增长与前累计死亡率的关系
从实证结果可以发现,近三个月的累计死亡增长率确实与此前的累计增长率呈负相关关系,此前的累计死亡率高,近三个月的死亡率增长就会低一点,且回归拟合度较高,R2为0.63。影响奥密克戎新增死亡率的因素很多,如人均病床床位数、人均ICU的数量、人均寿命、人均收入、人口密度、人均居住面积、贫富差距等等,甚至有人认为气温都可能产生重要影响。要较精准地预测放开后的新增死亡率,需要做多因素的定量研究。我们构建这么一个简化实证研究的目的在于验证“奥密克戎新增死亡率确实与前累计死亡率负相关”这一常识。
依据常识显而易见的因素没有被纳入考虑范围,对一个知名学者来说是有点让人意外的。
对新加坡、香港等地新冠死亡情况的简单分析
接下来我们可以再简单分析一下新加坡、香港、日本等地的新冠死亡情况。新加坡的低死亡率与其较为严格的防疫措施、较高的居民素质和发达的医疗卫生体系有关,是全世界抗疫较为成功的国家。
截至2年4月8日新加坡新冠累计死亡36人,其中0年29人,年84人。从表2可以看到,奥密克戎对新加坡的影响还是比较严重的,近三月累计死亡率增长了56.%,达到每百万人29人。必须看到的是,这是在此前新冠原始株和各种变异株流行已经带来较大的额外人口死亡的基础上发生的。年新加坡死亡人,比上年多死亡人,增长了0.%,是-年9年平均数的5.05倍,见表4。
表4新加坡死亡人数及增幅:-年
资料来源:新加坡眼,转引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