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赵艾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经验及未来如何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进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注重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在具体举措上,中国将多年前制定的“外资三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整合、修改为《外商投资法》,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实施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

也应承认,中国在对外开放上仍有不小提升空间。这既需总结过去40多年对外开放的基本经验,也需继续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已过40载,该如何总结开放与改革的关系?“十四五”时期,中国又该如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另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这又会给中国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

围绕上述问题,澎湃新闻专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艾。赵艾曾担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司长,主要从事国际经济、对外开放,以及国际合作等问题研究。

赵艾认为,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实践证明,开放和改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推动中国现代化,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个车轮。“开放促改革,重在促要素市场化配置,促市场主体活力的激发,促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促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促公平竞争反垄断,促宏观调控手段的不断完善。”

02:56

采访:樊盛涛视频拍摄、剪辑:权义视频包装:周毅(02:55)RCEP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赵艾表示,RCEP是一个全面、现代、高质量、互利互惠的自贸协定。“RCEP的生效实施,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充分体现了各方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信心和决心,将为区域乃至全球贸易投资增长、经济复苏和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称。

“对中国而言,RCEP的实施,会更有力地推动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利于中国企业抓住契机,增强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中国进一步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国际化水平;有利于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有利于倒逼国内产业升级。”赵艾说。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澎湃新闻:从年中期以来中国出口高歌猛进,同时在新冠疫情继续肆虐全球的大背景下,外商对华投资的总量仍出现了显著增长,在外需领域,中国经济取得这些成绩,您认为主要有哪些因素?

赵艾:当今世界很不太平。百年变局、世纪疫情、气候异常交织叠加。经济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思潮暗流涌动。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挑战更为严峻。面对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空前增多的局面,我们坚定维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实行了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使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作岀重大部署,推岀重大举措。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两个方面概括了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重大部署和重大举措:一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一大批关系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项目,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使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二是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动开放从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对接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形成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新格局,推动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大大增强了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不断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要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扩大开放的立场坚定不移。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年,以美元计价,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持续向世界传递中国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在年年初的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强调继续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年4月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倡议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等重要峰会上,多次表示,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年11月举办的第四届进博会上,强调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有三个“不会变”,即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压力,我们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外贸外资规模双双创下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加完善。中国“开放的春风”温暖了疫情阴霾下艰难前行的世界经济。主要表现在:

一是开放领域进一步拓宽。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有序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开放,首家外商独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获批。继续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更多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达.7亿元,同比增长16.1%,服务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二是吸引外资直接投资保持强劲势头。据商务部年1月13日公布,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超1.1万亿元人民币,再创历史新高,引资规模和质量双提升。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亿元,同比增长14.9%。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7.1%。

三是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浦东、深圳更高水平开放先行先试步伐加快。21个自贸试验区改革自主权进一步加大,已累计在国家层面推出项制度创新成果。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动制度对接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出台,服务贸易管理模式实现重大突破。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公布,推动浦东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为浦东更深层次改革、更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是开放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推动了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人文交流“心联通”。全球最大的自贸区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年1月1日生效。目前已与26个国家与地区签署了19个自由贸易协定,自贸伙伴占中国外贸比重已从年的12.3%提高到现在的35%。

五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更为深入。中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全球共同开放。已参加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认真履行相关条约义务。在应对世界经济衰退、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中,我们坚定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力量。

澎湃新闻:您如何理解改革与开放的关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赵艾: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开放和改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推动中国现代化,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个车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将总结经验、乘势而上,继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深化各方面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使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坚决破除一切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只有坚定不移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着力解决制约中国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把中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开放也是推动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推动力。

开放促改革,重在促要素市场化配置,促市场主体活力的激发,促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促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促公平竞争反垄断,促宏观调控手段的不断完善等等。

RCEP实施会更有力地推动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澎湃新闻:年1月1日,缔约国经济体量占全球30%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4个非东盟成员国,以及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正式开始实施。RCEP生效后,会给中国带来哪些利好?

赵艾: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首批生效的国家包括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东盟6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非东盟4国。2月1日起RCEP对韩国生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有力推动更高水平开放。

具体而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一个全面、现代、高质量、互利互惠的自贸协定。总人口22.7亿,国内生产总值(GDP)2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5.2万亿美元,约均占全球总量的30%。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实施,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充分体现了各方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信心和决心,将为区域乃至全球贸易投资增长、经济复苏和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年12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后实施工作。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实施,会更有力地推动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利于中国企业抓住契机,增强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中国进一步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国际化水平;有利于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有利于倒逼国内产业升级。具体讲,其好处主要有:

一是有利于企业用好成员国降税、区域原产地累积规则等,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和有竞争力的产品进口。用好开放承诺和规则,加强区域内高端、绿色产业链和制造业项目合作,提升服务业和投资开放水平。

二是有利于中小微企业发展。可通过建立自贸协定实施公共服务平台和专家队伍,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培训,提升理解和应用协定规则能力。发展通关、单证等专业化服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便利。

三是有利于对标国际先进规则,优化营商环境,引进区域内资金、人才,加大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对接力度。

四是有利于通过协定机制化建设,共同打造地区经贸合作主平台。

五是助力发挥世贸组织作用,坚持自由贸易。推进其他多双边自贸协定谈判,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澎湃新闻:近年来,中国陆续修订或出台了一系列的外资市场准入相关法律法规,这对中国对外开放带来哪些影响?

赵艾: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年版)》。年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至31条、27条,压减比例分别为6.1%、10%。两个负面清单已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新版的外商投资准入政策(全国版与自贸区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开放程度。

近年来,中国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放宽外资准入。至年,连续四年修订全国版和自贸区版负面清单,外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分别由93项、项减至33项、30项,在金融、汽车等领域推出了一批重大开放举措。本次修订的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短了负面清单的长度,完善了外资准入管理制度,提高了管理的精准度。中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是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中国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实际行动。

版全国版与自贸区版负面清单共有的新变化:一是制造业领域进一步对外开放;二是进一步优化了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管理;三是进一步提高了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精准度。自贸区版独有的新变化:一是在制造业领域实现全面对外开放、实现了内外资管理政策一致;二是放宽了服务业的外资准入。与全国版负面清单相比,自贸区施行更加开放的外资准入政策。由于自贸区肩负着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试验田”的使命,因此相对于全国其他地方,自贸区的对外开放水平也更高。

经过此次修订后,全国版(版)负面清单中的禁止类条目仍然是二十一条,没有发生变化;自贸区版(版)负面清单中的禁止类条目减少了一条(即社会调查行业),目前是十七条。禁止类项目主要集中在文化、教育行业、一些涉及到国家安全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矿业和法律服务业以及涉及到粮食安全的部分农林牧渔业以及烟草制品的销售等行业。可见,目前禁止外资进入的领域仍然是一些涉及到国家安全、文化、教育、重大民生等方面的领域。

总之,新版的两个负面清单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减负瘦身”,继续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完善了外资管理制度,提高了对外资管理的精准度,体现了中国进一步深入贯彻“对外开放”政策的信心和决心。相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国将会不断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工作、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提高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澎湃新闻:“十四五”期间,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征程中,如何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使“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走深走实?

赵艾:共建“一带一路”成就明显。年,中国前五大贸易伙伴依次为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对上述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为5.67、5.35、4.88、2.4和2.34万亿元,分别增长19.7%、19.1%、20.2%、9.4%和18.4%。同期,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3.6%,比整体增速高2.2个百分点。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年秋提出到现在,8年多过去了,走过不平凡的历程,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实现了同共建国家互利共赢。到目前为止,已有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定政府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多份。已与日本、意大利等14国签署“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有关合作理念和主张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的成果文件。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同联合国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有效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推动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公共产品和重要实践平台。

共建“一带一路”是新阶段中国高水平开发的重要内容。到目前为止,由中国主导已于年5月、年4月在北京举办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年8月、年8月、年11月召开三次国家主席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的推进“一带一路”工作座谈会。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达到11.6万亿美元,创八年来新高,同比增长23.6%,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重达到29.7%。全年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5亿元,同比增长7.9%,占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达14.8%。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方面建成、正在建设一大批世界瞩目的重大项目。年12月3日,连接昆明和万象,全长多公里,全线采用中国标准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结束了老挝陆锁国历史。中国已向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17亿剂新冠疫苗,其中多数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前不久又宣布向非洲国家再提供10亿剂疫苗。同30多个国家发起“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

在构建高水平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形势下,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年11月初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11月19日召开的第三次推进“一带一路”工作座谈会,对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作出部署。下一步,将统筹考虑和谋划构建新发展格局、高水平开放与共建“一带一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扎牢风险防控网络。要加强抗疫国际合作,继续向共建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要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战略机遇,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和国际、统筹合作和斗争、统筹存量和增量、统筹整体和重点,积极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75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