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之敌,越军决胜师师长老谭牛哄哄
一缕硝烟05
年1月18日21点35分,我们连队出发,奔赴中越边境。
向南!车队一直向南!从营房穿出来的棉衣棉裤早已脱掉,还是浑身冒汗,部队进入了亚热带。离开剑川5天之后,汽车从金平县城拐上土路继续南行,颠簸的急造军路旁,不时见到先期到达的炮兵正在构筑阵地。明白了:以往总以驻守云南边疆为荣,而与这地方相比,我们的第二故乡剑川只能算做内地,即将到达的集结地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边境。
黄昏时分,部队进驻金平县十里村,打前站的同志告诉我:再往南两三公里就是国境线,如果天气晴朗,抬眼可见对面山头上的越南兵。
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之战,我们11军将在金平方向打响。
年1月23日傍晚,全团分散住进金平县十里村附近的各村寨,少数民族老乡对我们十分热情,大部队的到来让乡亲们踏实不少。
夜深了,指导员老周(周国顶)望着雨雾茫茫的窗外若有所思,回头吩咐文书:“你们连部去两个人,通知各排加强警戒,外出时必须三人以上。”
通信员田兴江背上枪,拉着报务员王平钻出房门,转瞬消失在茫茫雨雾中。
半小时过去了,还没见他俩回来,我正准备出去看看,这哥俩跌跌撞撞推开门,浑身上下如同泥猴。
我拽住王平悄声问:“怎么去了这么久?”
“嗨!住得太散,实在不好找!”王平一边回答一边抹着脸上的雨水。
副连长王登科叼着那颗从不离嘴的烟卷抱怨:“这个寨子的老百姓,东一家西一家,连队住得这么散哪行?谁知对面的特工啥时候会摸过来?一旦有情况全连集合起来都困难,必须调整!”
指导员点头认同:“明天抓紧调。”
离开营房前团里召开情况通报会,说金平那地方气候复杂,不是下雨就是大雾,整天湿漉漉的,茅草比玉米秸还粗,蚊子跟小蜻蜓似的,我们听后一笑置之。到达十里村后,没见过蜻蜓那么大的蚊子,倒是湿漉漉的雨雾的确不假,比玉米秸还高的茅草遍地可见。
金平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边陲小县,祖祖辈辈生活着哈尼族、彝族、苗族、瑶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当年抗美援越时,那发大桥是向越南输送战略物资的重要通道,省道线穿过界河之后,与越南境内的巴(南棍)莱(州)公路贯通直达纵深,成为美军痛恨至极的“胡志明小道”起点,大批中国援越的工程部队、高炮部队、马帮运输队、民工大队,多经那发大桥进入越南。蜿蜒穿行在山谷中的公路和横跨界河的那发大桥,都是中国人民慷慨援助的见证。如今却是另一番光景,对面据点和高地上,黑洞洞的枪口炮口全部指向昔日的老大哥,不时还开几枪恐吓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
归国华侨控诉越南当局的迫害罪行当然,许多情况是到达集结地域后才亲眼所见。
离开营房前,我们按政治处的要求,照本宣科地进行战前教育,教材是军区统一编印的《宣传教育提纲》:“黎笋集团主动把自己绑在苏联战车上,铁心与中国为敌,沿边境线各制高点大量构筑对付中国的坚固工事,时常向我边民开枪,严重干扰我边境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不知战士们信不信,反正我这个教员将信将疑:越南人吃豹子胆啦?竟敢在太岁爷头上动土!
到达十里村之后,对面的情况尽收眼底,不时有当地老乡找我们诉说越军欺侮中国边民的行径。看来,教材上说的情况确有其事。
一天上午,连队搞越野训练经过一个山崖,见几十个小学生正在崖边上课。看到我们后,孩子们十分兴奋,老师也很健谈:
“他们经常打枪,学校怕伤着孩子,只好搬到山崖附近上课,一旦他们开枪,我们就让孩子钻到洞里去!”
身边的孩子围着我们急切地问:“大军叔叔,你们来了,我们哪天搬回教室?”
干部战士无语。对方如此胆大妄为,我们这些“人民的保卫者”情何以堪?!
入驻十里村四五天后,陆续收到各种通报,当面的敌情逐渐明晰起来。十里村北距金平县城十七八公里,南行两三公里就是边境线,跨过边界再向南四五十公里,可到达越南莱州省的封土县城,封土境内守敌主力是莱州省军区的团,当然还有一些杂牌部队。
中越军队并肩战斗多年,双方底细彼此清楚,无论战术技术还是作战特点,相互了如指掌。况且,中国军民对越南当局的狂妄已经忍无可忍,公开宣称要对小霸“惩罚教训”。躲在对面坚固工事里的越军官兵虽然厌战,却左右不了大局,深知这一仗不可避免。从年初开始,敌我双方多种手段并用,展开了大规模的侦察战。
2月6日,我们31师的侦察兵打了场漂亮的捕俘仗,新华社这样报道:“一个排越军进入我云南省金平县十里村进行武装挑衅,不顾我边防部队警告,打死我边防部队一名班长,我边防部队当即进行自卫还击,打死越军中尉以下武装人员21名,打伤一名并将其俘获……”
战前侦察卓有成效,我们大致掌握了当面之敌的兵力部署:金平对面,莱州省军区团的三个营分别部署在封土地区的布多、马鹿塘、巴南棍、麻栗寨,依托界河设置了三至五公里的防御正面,紧邻国境线的巴南棍驻扎着第33公安屯,其兵力相当于中国边防部队的一个连,此外还有青年冲锋队等地方杂牌。可别小瞧这些地方部队,从军官到士兵个个身经百战,穿林爬山比猴子还灵,况且在人家的家门口打仗,咱必定不占地利。
越军的第二道防御阵地,设置在纵深20多公里的主要制高点,即通往封土县城的咽喉之地巴沙山口一带。
最后一道防线由野战部队防守,距离封土县城五六公里的高地驻扎着一个加强连,隶属于A师的团,刚开始听说叫96连,后来又说是12连。
闹不清越军的番号根据什么排列,三班长冷建树掰着指头算计:“一个团三个营,一个营三个步兵连,怎么也排不到96啊!老谭当个师长,这点算术都不会,什么老师教的?等逮着老谭,你们想着交给俺,老子要亲自给他上上课。”
冷建树说的老谭,是越军A师的师长,叫谭文尉。
手头没有任何文字资料,直到战斗结束也没弄清“谭文尉”几个字是否准确,关于老谭的信息全为口传:A师全套苏式装备,在他们国内鼎鼎有名,称为“决战决胜师”,人民军所有连排班骨干都要分期分批到这个师轮训。上至师长老谭,下到班长排长,A师的官兵个个牛气哄哄。师长谭文尉毫不客气地宣称:无论对付法国人还是美国人,A师从没打过败仗。也难怪,区区师长竟能当上越共“中委”,其显赫地位可见一斑,人家老谭有牛的资本。
越军资料照片“你别看老谭在他们国内牛,面对咱中国军队也不敢太狂,这小子往回缩啦!”蔡友华在司令部当参谋,掌握各种情况自然比我多:
年初,A师奉命向封土方向机动,途中得到情报,驻扎金平的中国军队是四川过来的13军。对于中国的13军,谭师长太熟悉了:13军当年驻守金平一带,年攻打法军重兵据守的奠边府时,13军的顽强战斗作风让老谭大开眼界。那时的老谭还年轻,与现在的对手13军军长同为战役指挥部参谋人员。
面对如此熟悉的强敌,老谭不得不加倍谨慎,带着全师在沙巴附近徘徊数日。沙巴是三岔路口,向西北可达封土,往东北通往老街。几经踌躇,老奸巨猾的谭文尉还是决定避开强敌,命令属下向老街方向机动。昆明军区闻讯后,立刻调整部署,急令13军赶往河口。看来,军区首长的意图十分明确,一定让这对老朋友在战场相会。
(未完待续)
许向斌,河北唐山人,年参军,历任指导员、副教导员。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连队立集体一等功;年参加“两山”作战,所率营的二连获“者阴山钢刀连”荣誉称号。年转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