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独家本轮国内疫情会加速越南制造取代中
"MadeinVietnam"似乎正在取代"MadeinChina"
最近,关于越南的讨论,让很多人人心惶惶。
最新数据,年第一季度,越南出口数据创历史新高,出口额及增长速度全面超过深圳。
去年由于本土疫情,越南诸多工厂停产,以耐克为代表的国际服饰供应链甚至为此短暂承压。然而由于今年年初东南亚普遍放松疫情管制,全面复工复产,大量订单回流,出口欣欣向荣。
在我们艰难抗疫的同时,越南却静悄悄成为了中国清零政策的“受益者”。
刚刚经历了3月深圳封城,以及尚未终止的上海封城,国内供应链大受影响,制造业停摆,工人无工可做。两相对比之下,很多唱衰中国制造的论调一夜间冒了出来。
中国制造,真的在被越南制造取代吗?
越南的崛起
其实,所谓的越南崛起,早就不是“新”闻了。
而且深圳也不是第一次被超越——年开始,越南不仅领先深圳,数据差距也在逐渐扩大。
年,电子业老大英特尔在越南投资10亿美元,首次在越南建立芯片厂。自那之后,关于越南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担忧,就屡见于报端。
的确。相比中国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的逐年增高,越南的成本控制优势尽显,并拥有着令他国艳羡的人口结构红利。
越南多万人口中,35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动力占到了56%。在胡志明市,多数一线工人的工资在元左右,是中国北上广工人薪资的三分之一。
虽然比不上中国工人勤劳,但越南人民还是比其他东南亚国家有着与中国更相似的劳动文化。
制造业的繁荣,直接带动了越南的股市和房地产。
刚刚过去的4月,胡志明市房价跃升10年来历史高点。全市楼盘商品房均价达到美元每平方,同比增长27%。河内以西的许多地区,涨幅高达35-74%。
去年越南股市指数涨幅达到.35%,点数、流动性和新开账户领先全球。
一向精明的李嘉诚,也将投资版图布局越南。上月初,李嘉诚旗下的长实集团会见了胡志明市市长潘文迈,商讨在胡志明市的投资计划。投资领域除了金融、房地产,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
而复杂的国际形势也利好于越南。中美贸易摩擦后,越南被许多观察家评论为“最大受益国”。
对此,很多不屑的声音说,威胁只是暂时的。越南工人素质太低,产业链先天不完整,长远来看掀不起什么大风浪。但这何尝不是三十年前,美国人评价中国的说辞。
更成熟的态度,是正视越南的崛起。但,这就代表越南会成为中国的对手吗?
请看下文分析。
会抄作业的好学生
越南的成绩,是建立在成功“抄作业”的基础上。
年,越共六大召开,阮文灵当选新一任总书记,深刻检讨了过去10年的失误,否定了黎笋路线,宣布实行“革新开放”,主导开始私有化改革、开放市场、法治建设。堪称越南版“改革开放”。
年,越南正式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接下来,越南政府对外开放,吸引外资,要求国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国家定价改为市场调节(除战略资源外),支持农民联产承包,经济增长由此进入快车道。
还效仿中国建立了“经济特区”,大幅免税。《投资法》多次修改后,企业所得税率降为20%,低于中国的25%。
如果说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越南大概是“摸着中国过河”。
而越南政府,也有挑战中国这个老师的野心。
针对被诟病的工人素质等问题,越南政府出台了相应战略,为从业者提供了各种职业教育和培训课程。如发布《职业教育和培训战略(—年)》,明确了提高劳动力市场培训和教育的决心。
贸易政策方面,欧盟—越南自由贸易协定(EVFTA)、英国—越南自由贸易协定(UKVFTA)、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大量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也加强了越南的竞争力。
越南工贸部进出口局副局长陈海清在采访中表示,越南自贸伙伴市场规模和需求较大,是否充分发挥自贸协定的作用,将直接关乎年越南出口能否达到6%-8%的增速目标。
据预测,越南货物贸易量总额有望在今年创下亿美元的新记录。
越南出口的“两把刷子”
对越南出口贡献最大的有两块:服装纺织和电子加工。
从结构上看,越南的制造业分层是很清晰的。一面是以英特尔、三星等电子产品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但仍然停留在比较低的代加工水平),另一面是以阿迪达斯、耐克等服装品牌为代表的低端制造业。
随着耐克、阿迪达斯、三星等企业工厂从中国的撤出,这些话语权、带动力极强的品牌方,也带动了上下游企业的转移。
耐克有三分之一的服装和50%的鞋类在越南生产,优衣库、阿迪、HM等国际品牌也将工厂搬至越南。
纺织服装是年第一季度对越南出口增长贡献最大的类别。美国是越南最大的纺织服装进口市场,进口额为43.6亿美元,同比增长24.2%。
电子行业方面,仁宝、戴尔、三星、LG都已在越南建厂,而这种高端制造业,拥有着更长的产业链,带动各种层级的工厂被引入。今年第一季度,越南手机、电脑及零部件的出口额超亿美元。
年三星关掉在惠州的最后一个手机工厂,彻底结束了在中国的制造历史。并将所有原本在中国的产能都转移至越南。而惠州曾经占到了三星全球手机产能的17%。
年,三星投资2.2亿美元在越南建设东南亚最大的研发中心,推进AI、物联网、5G的研发。
三星的到来对越南的意义有多大呢?年,仅三星(越南)公司对越南GDP的贡献率就高达20%。
除了日企、韩企、(中国)台企的“加盟”外,由于俄乌冲突的影响,欧盟的投资方也计划将中东欧部分产能转移越南。
另一家标志性企业是苹果。一直以来,苹果代表着电子产业的最高技术要求。AirPods这款产品,年首次在越南大规模生产,并且比例很快超过了15%。虽然目前仍未达到生产iPhone的水准,但随着iPhone最大代工厂富士康不断扩大越南的厂房规模和产能建设,这似乎只是个时间问题。
今年第一季度,越南加工制造业共吸引到53亿美元投资,将进一步促进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越南,可能不会一直是那个只会生产袜子和香皂的“笨邻居”了。
越南将取代中国吗?
综上所述,越南变成全球下一个服装制造中心和电子制造中心的趋势,可能是无法逆转的。
但是,这并不代表越南将成为中国的对手。
第一点,越南没有良好的重工业基础。
重工业不是靠短期的外来投资和私营民企就能成长起来的。由于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重工业需要政府极强的魄力和资源调配能力。不可能指望以快速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发展。
而越南政府,没有承受这种投入的财力。
中国曾经也没有。但在那个年代,被迫封闭的中国,靠着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和第一批工程师的呕心沥血,在计划经济时代硬生生地走出了这条路。
如今的越南,已经裹挟在全球化中,受到各种外来资本影响,即使有绝心,也缺乏这种壮士断腕的环境。
这一点,是越南“抄”不来的。
越南的纺织业出口,数据看起来非常漂亮。但因为自身没有强大的重化工业,基本的纺织原料仍然靠进口。纺织业面料越南国内自给率仅不到16%,棉花自给率不到20%。
第二点,越南摆脱不了大进大出。
这也与上一点息息相关。
所谓的大进大出是指,虽然出口成绩亮眼,实际上越南的贸易顺差很小。大规模的出口同时建立在大规模的进口上。
越南生产不出原材料,也没有内销市场,只能在中间赚个加工费。加工的总额大,赚到的真金白银却不多。毕竟产品专利、专业模具等真正增值的部分,并不是自己的。
而且,基础设施项目仍然是重要制约因素。
越南的铁路干线仍然是法国占领时代遗留下来的,也没有代表性的大港口(而中国拥有全球10大最繁忙港口中的7个)。
相似的距离,从胡志明市到河内,要花34小时,而从北京到上海,高铁仅需4.5小时。就像上文提到的重工业投资逻辑,外来资本不可能有耐心花钱投入本地基建。
中国制造业的分布是以长三角、珠三角城市圈为中心向周围辐射。总体来说遍地开花。大量的制造业分布在三四线城市,甚至一些小镇,但同时因为良好的基建,又与沿海一线城市有着快速的双向反馈能力。供应链也因此很有弹性。
而越南受限于狭长的国土,经济区呈带状分布。由于越南中部相比而言处于欠发达地区,导致南北两头不能灵活互动,在面临紧急情形时无法依时调整,而且集中在胡志明和越南的工业分布格局,难以为其他城市带来聚合效应。
第三点,与其说转移,不如说“溢出”。
根据北京大学史学博士,外交学院教授施展在著作《溢出》中的论述,制造业向越南的“转移”,实际上是中国供应链的“溢出”。
认为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到了越南,是一种非此即彼的简单看法,并没有从整个地域相互依存的关系链来看。
表面上看,是制造中心被移走了。但实际上,越南和中国更像是分工与合作的关系。
越南本质上不是一个成熟的制造业国家,
更像是装配车间
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进口国,占越南进口总量的3成。年中越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亿美元。中国对越顺差在亿美元左右。
越南制造严重依赖中国供应链。珠三角为越南提供了大量的生产设备和关键零件。从越南北部经济中心河内到广州,比从河内到胡志明还要快。
因为没有重工业,所以越南要靠中国为其输血。可以理解为一种另类的转口贸易,更像是一种互补的关系。我们将低增值的环节放到越南,借用其性价比更高的外贸环境完成自己的出口目的。
而且中国同样可以通过在越南建厂,从代工厂向外转移的过程中分一杯羹。
其实中资中企+中国干部进驻越南的时代早就开启了。
苹果在中国内地的代工企业歌尔股份和立讯精密的工厂都落户在了越南义安。制造业从中国向越南的外溢,代表着以中国为核心的供应链网络在进一步扩大,加强的是东亚东南亚制造业集聚区的整体力量。
Nike、阿迪等外企在越南的工厂中也活跃着大量中国干部,担任技术指导、中层管理。这种溢出更像是中国的人才出海。
据估算,在越南的中国干部已经有十万人的规模。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在当地娶妻生子定居。
这种共生网络,已经不是简单的民族国家的思维方式能理解的了。
我们不如将越南看作是中国供应链网络联通世界的中介,是中国经济辐射圈的一部分。
而且越南有钱,对我们不见得是坏事。
美国的制造业几十年前就转移走了,美国变穷变弱了吗?并没有。
一部分工人的确失业了。但是美国仍然以无比强势的方式嵌入在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中。
中国也类似,越南制造确实会抢走一部分中低端制造工人的就业机会。但也会以另一种方式提供给我们经济上的回馈。
越南本身是个潜力很大的消费市场。越南人的富裕,有利于中国跨境电商新市场的开拓。比如越南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中,受益最大的就是小米、OPPO、vivo。
而从当年《还珠格格》到前几年网剧《陈情令》在越南的爆火,中国的影视、娱乐、文化出海依然可以看好越南市场,从而获得第三产业的增长机会。
《陈情令》走红东南亚
最后的最后,笔者想说,中国制造与越南制造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道路。
中国早就制定了从“制造”走向“智造”的战略,不可能一直走代工厂的老路。
我们的真正挑战,早就不是越南,而是芯片、航天、飞机、高端军工。我们的对手,是北欧、德国和美国。
至于越南的"野心",我们不如持有互利共赢的合作态度,尽量维持动态的平衡,共同促进以中国为核心的经济圈发展,以抗衡欧美的强势议价权。
随着工厂制造向无人化、智能化发展,低劳动力成本要素在经济链条中的作用一定会越来越微弱。而且资本总会转移到下一个人多又便宜的地区。越南之后,还有非洲。
建立自己的高科技壁垒,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References
施展,《溢出:中国制造未来史》,中信出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