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能源涨价,欧洲的制造业转移,为何

一场冲突,打跑了欧洲制造业。根据商务部的官方数据,年1到8月,中国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同比增长20%,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3.6%;是同期吸收外资增速的2倍还多一点。

今年7月份,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突然加速合作,计划投资个亿在中国湛江建设一座世界级化工一体化基地;这是该集团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笔对外投资。

不单单是德国,瑞士的英力士、法国的道达尔、西班牙的达诺巴德等企业,也都纷纷在中国各个城市投资建厂。这些企业,基本都是能源密集型产业。

他们进行产业转移的原因也很简单,欧洲的能源太贵了。俄乌冲突开始以来,欧洲和俄罗斯就不停地撕逼,疯狂针对对方;你极限制裁我,我就断你气。欧洲赌俄罗斯在全方位制裁下退让;俄罗斯赌欧洲被凛冽的寒风屈服。

可欧洲人要吃饭的,欧洲的企业也要开工的。然而原本来自俄罗斯的廉价能源没了,只能用着老美高价卖过来的天然气;能源密集型企业不说赚钱,不亏本都算不错的了。

欧洲和俄罗斯角力,能源市场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很多制造业先顶不住,准备“外逃”。根据欧洲有色金属协会在9月向欧盟提交的报告,欧洲已有一半的金属类制造企业宣布无限期停产。

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也曾于日前呼吁欧盟,降低能源价格以保护各自的支柱企业。可是原本供应欧洲40%天然气的俄罗斯,如今正和自己互掐呢;更绝的是,北溪管道还被炸毁,欧洲人估计想死的心都有了。

所以,在能源价格降低无望的情况下,欧洲制造业产业转移不可避免,只是看转移多少而已。对于欧洲制造业转移,似乎有很多选择。比如近些年崛起的东南亚、人口众多的印度、科技发达的美国,以及拥有全产业链的中国。

可实际情况却是,“外逃”的欧洲制造业,只有一小部分流向美国,剩下的大部分都选择与中国达成合作。

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如果欧洲制造业真的大规模转移的话,也只有中国才能承接,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的优势又在哪?

随着国际贸易交流的日益频繁,很多产业不再像以前那样,把所有零部件的生产都放在本国内部生产。更多的是本国自己生产核心部件,配件包给国外企业并完成组装。

就拿德国汽车举例子,以前德国不需要依靠其他国家就能造出一台完整的汽车,但到了现在,可能发动机是德国自己造的;车上的导航软件来自美国;车窗、车架和轮胎由中国制造。

这不,今年9月9日,宝马宣布将在中国、欧洲和北美各新建两座电池工厂;其中欧洲和中国的4座电池厂,由中国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动力电池子公司建设。

因为我们在新能源汽车这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在这个科技为主的时代,一个国家只要能把某个零件做到极致,就能在世界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

毕竟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再完善,也不可能占据所有市场;但你能做到的越多,占据的市场就越大。而中国,恰好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完善的国家,拥有独一无二的全产业链。

中国能成为制造业大国的优势,第一个在于足够多的人口。人口多,其实是一个国家建立产业链的优势。为什么呢?我们先假设,世界上所有的产业有0万个;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吃掉其中万个,就需要拿出与之相匹配的劳动力。

再假设一个产业需要个人,那么万个产业需要的劳动力,就是5亿个人。光这一点,就能卡掉90%的国家,毕竟人口超过5亿的国家,也就两个。

而中国有14亿的人口,充足的劳动力足以支撑起一个庞大且完善的工业体系。这一点,也是东南亚国家无法与我们相比的原因。

比如越南,一度有替代中国成为“第二世界工厂”的趋势;事实上,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越南人口也就万,除非国家所有劳动力都去做工业,不然根本搞不出来完善的产业链。

越南和中国相比的唯一优势,那就是他们的劳动力更加廉价。但如今这个优势在不断丧失,如今越南普通工人的工资,已经逐渐上升到2、3千一个月,不比中国便宜多少。

可能有人想问,既然人口是制造业的优势,隔壁印度人口也不少,为啥欧洲企业不去印度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我国的第二个优势,整体教育水平。

欧洲现在“外逃”的产业,可不是衣服、鞋子等低端制造业;像化工、汽车制造等产业,是中高端制造业,要求工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印度人口虽多,但教育水平没办法和现代工业相匹配。

你说工人连图纸都看不懂,要怎么完成对应的工作呢?像印度这种文盲率一度超过30%的国家,压根没办法承接欧洲转移过来的制造业。总不能人家过来建厂,结果工人大字不识一个,连工作都没办法开展吧。

相比之下,中国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就高得多了。根据我国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初中文化以上的人口超过9亿,高中文化以上人4.3亿,全国文盲率仅为2.67%。

至于美国,虽然老美科技发达资本雄厚,人口教育水平也够高。但美国自身就存在制造业空心化、供应链不畅、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在制造业方面,美国确实竞争不过中国。

中国能承接欧洲产业转移的第三个优势,是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是越南、印度所不具备的。截止年,中国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6.91万公里、高铁里程超过4万公里,均位列世界第一。

纵横交错的现代化道路,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加快物流的速度、同时还能降低物流成本。

曾经被认为能取代中国,成为第二个世界工厂的东南亚,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物流成本,都无法与中国竞争。所以数来数去,欧洲企业最后能去的也就中国了。

不难预见的是,在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的持续折磨下,会有越来越多欧洲企业“外逃”;在疫情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大环境稳定、制造业优势再次凸显;欧洲企业也开始加大在华投资,在各大城市建设工厂。

以中国的实力,完成有能力承接欧洲转移过来的产业;或许我们有机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再次推动产业的融合升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04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