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第三次印巴战争起因,东巴基斯坦独立孟

俯瞰今日之世界地图,美苏争霸的剑拔弩张早已消散不见,日不落帝国的盛气凌人也成明日黄花。但是持续了几百年的殖民主义,其余波仍然影响着那些刚刚获得新世界的人们。

双手早已沾满鲜血的殖民者,不甘愿当富有的失败者,他们离开了曾经属于他们的天堂,留给被殖民者的,却还是一个比以前好不了多少的炼狱。尤其是这颗曾经“英国王冠上最闪耀的宝石”——南亚次大陆,位于大不列颠岛上的欧洲英国本着“既然得不到,就把它打碎”的原则,大手一挥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新兴国家,埋下了分裂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种子。

这世界上最苦于“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的人,非路易斯·蒙巴顿莫属。迫于印度国内高涨的反英情绪,这位英国最后一任驻印总督,在年提出了一个建设性的方案,即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

方案在提出的该年度就被通过,从此统一的南亚次大陆上出现了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巴基斯坦和一个以印度教为立国根本的国家印度。这两个国家从宗教和民族上来说都有区别,但是曾经亲密无间一家人,真要分开时又怎么能完完全全地分得开呢?

分治之后印度国内有近四千万伊斯兰教众,巴基斯坦境内梵天大神的信徒也绝不少于一千万人。数量众多的异教徒在两个国家的处境都十分尴尬,这种尴尬在得不到缓和的情况下,逐渐形成了宗教冲突,而两国政府又都对邻国境内的宗教势力给予暗中支持,导致了南亚的局面从一开始就陷入到了英国人所设想的混乱之中。

尤其是在克什米尔这个平民中有八成是穆斯林,却被印度教贵族统治的土邦问题尤为尖锐。民众倾向于巴基斯坦,国王则心往印度,克什米尔地区政府政策只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的摇摆不定,于是这片夹在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中间17万平方公里的山地,成了印巴冲突的焦点。

仅仅在印巴分治最初的二十年间,克什米尔这个隐患就引爆了南亚次大陆两次。年与年的两次印巴战争双方互有胜负,谁也不能完全占领整个地区,战争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双方国内的宗教与民族对立情绪愈涨愈高,每次停火线的划定,都像是在为下次冲突标下起点。

两国内部都有很严重的民族问题,但是相比较下巴基斯坦的问题更为突出,这是因为在分治之初,它的国土就被分为了两部分,而这两部分就正好被印度的国土所隔,相距足有两千多公里。现代地图上,我们可以在南亚东南部找到一个三面都与印度接壤的国家,即孟加拉国,而这里就是以前的东巴基斯坦。

英国人把在欧洲大陆上屡试不爽的制衡手段用到了曾经的殖民地上,没有让富饶且人口构成相对单一的孟加拉地区单独建国,仅凭着宗教相同的理由便把它划给千里之外的巴基斯坦。这样巴基斯坦不仅可以获得孟加拉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而且从战略态势上讲,巴基斯坦的东西两部分也形成了对印度的夹击之势。而且确实在前两次印巴战争中,印度顾忌于两线作战,难以在取得优势的情况下扩大战果。两国陷入长期的僵持和内耗正是英国所乐于见到的,他得以用曾经宗主国的身份,借机插手南亚事务,攫取政治和经济利益。但是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印巴之间微妙的平衡被打破。

与西巴不同,东巴基斯坦主要由孟加拉族组成,孟族人口占到全地区98%以上。虽然都信奉伊斯兰教条,但是孟族与西巴的旁遮普族、信德族等主要民族在语言,文化上面的差异非常巨大。

东巴不仅人口超过西巴,凭借着物美价廉的农产品,东巴基斯坦每年还能创造大量的外汇收入,但是权力中心和经济再分配,却一直牢牢地把握在西巴人的手里。新生的巴基斯坦政府既没有解决民族矛盾的能力,也没有管理海外飞地的经验,长期以来政府不仅不能增加东巴的向心力,西巴地主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种种做法,反而推动了分裂势力的发展。

尽管国内有一半以上的人讲孟加拉语,中央政府却坚持将西巴人使用的乌尔都语作为国语,孟加拉族的人很少能在政府任职,并且还会在国家机构中处处受到排挤,孟加拉地区每年创造的收入却只能留下20%供东巴使用,剩下的部分在分配过程中都用在了西巴的建设中。中央政府长期对东巴人民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诉求无动于衷,这引起了孟加拉族人的强烈不满,而这种情绪,终于在年全面爆发了。

年巴首次在国内举行大选,结果由孟加拉人穆吉布·拉赫曼领导的东巴人民联盟获得了议会中超过半数的席位,这一胜利让东巴政党相当于掌握了政府的话语权。然而西巴基斯坦的中央政府却不承认这样的结果,总统直接解散了国民议会。

到了年初,总统叶海亚·汗更是直接把妄图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的人民联盟领袖拉赫曼逮捕,甚至派军队进入东巴基斯坦镇压这个已经被认定为非法的党派,这导致了孟加拉地区的进一步的混乱。

早已对东巴局势观察良久的印度,觉得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机会,印度一直以来就是东巴独立事业的煽动者和支持者,它一直想拔除掉这个藏在身后的暗箭,让自己在与巴基斯坦的对抗中,不致陷入两面作战的窘境。

现在东巴局面复杂且混乱,自己只要踢上一脚,孟加拉独立这颗炸弹显然就会引爆。但是巴基斯坦的邻国不止一个,南亚次大陆也一直是美苏争霸的前沿阵地。印度深刻明白自己只能在没有其他国际势力干涉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兵指孟加拉湾。

此刻的国际形势是中国正在努力重返联合国,美国又接连遭遇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失败,两国都没有足够的精力在此时插手南亚。至于其他国家,真正能在这个问题上起到作用的,就仅仅只剩下苏联了。

年8月9日,印度与苏联签定了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和平友好合作条约》,这一条约的签定,既表明这次战争得到了苏联的积极配合,又限制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干涉行动。这下万事俱备的印度终于着手进入东巴斯坦的计划了。

11月印度军队进入孟加拉地区,借口维护该地区稳定,并多次主动攻击巴基斯坦军队制造摩擦。12月3日,无奈于印度不断挑衅的巴基斯坦政府宣战,至此第三次印巴战争全面爆发。

西巴东巴两线全面开火,印军非常明白此次战争的目标,他们在西线采取与巴基斯坦斯坦相持的战略,而在孟加拉地区的东线战场,印度投入了17万兵力,在海空军的掩护下从三个方向全面向孟加拉湾施以快速突击。印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快速向心突击,机动分割包围的战法充分发挥了进攻作战的优势。

12月15日,东巴基斯坦首府达卡被印军团团围住,海、空军则从海上和空中实施严密封锁,完全切断了东巴与西巴以及外部的任何联系。达卡守军只坚守了不到一日便开城投降,9万多巴军被俘虏。东线战场的目的达到后,12月17日,印度也停止了与巴方在西线旷日持久的空战,宣布单方面停火,损兵折将的巴基斯坦政府也只能接受孟加拉独立的事实,旋即接受了停火建议,至此战争结束。

战争之后,南亚次大陆上没有了东巴基斯坦,占全巴基斯坦人口56%,面积16%的孟加拉地区独立建国。没有了后院之忧的印度,从此实力全面超越了断臂的巴基斯坦,成为南亚唯一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具有明显优势的地区大国。苏联也因为在战争中与印度的结盟,成功将势力渗透到南亚,为日后进军阿富汗埋下了伏笔。

回顾来看,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分治之后必然存在许多民族,宗教和领土争端,这导致两个国家关系始终难以缓和。

这其中不得不说,有殖民者离去时的精心设计,英国人鼓吹在南亚建立两个不同宗教的国家,实际上就是挑动早已在一起生活了上百年的人民选边站队,相互对立。宗教和民族这两种情绪是最容易被煽动,也最容易被利用的,殖民者走了之后,不愿看到一个统一的南亚,他们希望制造混乱,制造分裂,这样他们还能以调解员,甚至军火贩子的身份重新回来,实行一种新的经济殖民的方式,继续吸被殖民者的血。

只可惜新获得政权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政府太过年轻,太过没有经验,他们解决不了国内复杂的宗教和民族问题,既不去调和不同宗教之间的矛盾,也难以给予少数民族公正的待遇,其不稳定国内局势的结果,只能是命运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继续充当国际势力的打手和倾销对象。

印度的穆斯林生活惨淡,巴基斯坦的印度教徒则又毫无政治权利,两国政府真不应该把目光放在克什米尔地区的争端,而是聚焦自己国内的和谐发展。

相比之下,我国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则成熟和高明的多,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56个民族兄弟姐妹亲如一家,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能在我国得到良好的保护和发展,也是真切地希望印巴两国能向我国学习,帮南亚人民建设一个远离战争的天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1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