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这座小城,曾独挡蒙古大军进攻36年,
提起“蒙古大军”,很多人对它的印象基本就两个字——霸气!
作为人口数量不多的草原民族,蒙古人当年征服世界,只动用了10万人的蒙古军队。
然而,就是这区区的十万人,竟然先后征服了西夏、西辽、花剌子模、金国和南宋等国。
在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大军的征服足迹,就已经远抵黑海海滨。到了窝阔台时期,蒙古帝国的疆域更是扩展到了中亚、华北和东欧。
可以说,蒙古人在征服世界的战争中,几乎没有败绩,蒙古大军更是鲜遇对手。
但就是这样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威武之师,竟然在攻打重庆这座小城时屡屡受挫,最后不仅损兵折将,就连“蒙哥大汗”也在此殒命。
那么,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小城?为何剽悍勇猛的蒙古铁骑都无法将其攻克呢?
本篇文章,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年前,南宋军民与蒙古大军那场激烈的——钓鱼城之战。
钓鱼城,原名钓鱼山,位于今天重庆市合川区嘉陵江南岸5公里处,总占地达2.5万平方公里。
“钓鱼”城名因山名而得,而山名又得之于山顶上一块凸起平整的巨石!
传说远古时候,洪水泛滥,百姓逃奔山上避难,无以为食,于是天帝便派一巨神持杆站于巨石之上,垂钓嘉陵江中之鱼以救饥荒,“钓鱼山”因此得名。
钓鱼城,位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交汇处,三面环水,壁垒悬江,地势极为险要,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兵家雄关。
然而,在南宋以前,这里更多是作为巴蜀地区一处风景名胜而被人知晓。
每当夏初、秋冬时节,整座钓鱼城如同笼罩在淡淡水墨般的雾色之中,宛如仙境一般,令到此游玩的游人、僧侣流连忘返,在此留下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
然而谁能想到,这座风景迷人的巴蜀小城,竟然会成为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转折点。
而这一切,都源于公元年的那场大战!
公元年,宋、蒙联合灭金后,宋理宗任命赵葵为主帅,全子才为先锋,正式下诏出兵河南,收复失地。
结果,南宋军队刚抵达洛阳,就突然遭到了蒙军的伏击,损失惨重,南宋君臣收复故土的希望,又一次宣告破灭。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端平入洛”!
此次行动的失败,不仅使南宋王朝损失惨重,还给蒙古找到了入侵南宋的借口。
第二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在西起川陕、东至淮河下游的数千里战线上,同时对南宋发动进攻,宋蒙战争全面爆发。
当时,南宋与蒙古帝国的正面战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两淮、荆湖和四川,合称“三大战区”,当时称为“三边”。
不过,对于当时的南宋朝廷来说,根本无力与蒙古大军对抗。
在前面的灭金之战中,宋蒙联军虽然大获全胜,但真正获利最大的是蒙古,而非南宋。
况且,“端平入洛”的失败,也大大削弱了南宋的国力。如果两军真的开战,那么南宋的胜算无疑是非常之小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宋蒙战争打响后,蒙古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连战连捷。年的“阳平关之战”后,整个四川地区几乎沦陷。
南宋淳祐元年(年)十一月,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蒙古帝国内部出现了争夺汗位的纷争,无暇顾及对南宋的战争,使得南宋得以暂时休整和调整防御部署。
为了扭转颓势,巩固上游防线,宋理宗钦命在淮东屡立战功的大将余玠入蜀主政,担任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全面负责四川地区的防务。
余玠主政四川期间,大力革除弊政,实行轻徭薄赋、整顿军纪、广纳贤良,深受蜀中百姓的爱戴。
值得一提的是,杨家将后人、时任播州安抚使杨文,还为余玠献上了著名的“保蜀三策”。
杨文认为:蒙古大军之所以锐不可当,是因为不能将他们抵挡在门户之外,如果能牢牢把守住阳平、七盘、剑门三关,那就可以抵挡住蒙古大军的进攻。此乃上策。
中策是在险要处建造城壕;下策则是沿江自守,但这样一来,敌人就真的是来去自由,如入无人之境了。
余玠对杨文的策略十分赞赏,但问题是,现在阳平、七盘皆已失守,只有剑门一关尚在宋军手中,单把守这一关,恐怕还是不能抵御蒙古大军的铁蹄。
所以,对于全蜀关键、守蜀重点究竟在哪儿,余玠仍举棋不定。一旦稍有不慎,那极有可能满盘皆输。
为了集思广益,求得良策,余玠特地在重庆设‘招贤馆’,听取蜀中才俊的意见。
杨文主政下的冉、冉璞两兄弟献策,提出:以钓鱼山为中心建立山城防御体系,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钓鱼山的地形优势,抵御蒙军的进攻。
此方案获得余玠的认可,当即便上报朝廷同意,由冉氏兄弟全权负责筑城迁州事宜。
经过冉氏兄弟和四川军民的不懈努力,钓鱼城防御体系正式建成,建成后的钓鱼城分内、外城。
外城筑在悬崖峭壁上,城墙上由条石垒砌而成,共有8道城门,且门上都建有小楼,名字分别为:护国、始关、小东、新东、菁华、出奇、奇胜、镇西。
这些楼的名字,不仅跟当时的战局息息相关,也很好地体现了四川军民抵御外侮的决心和勇气。
钓鱼城内的面积将近2平方公里,拥有良田千亩和四季不绝的丰富水源。
此时的钓鱼城,俨然已经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军事重镇,大家同仇敌忾,全民皆兵。
尔后,余玠以此为样板,采取“守点不守线,连点而成线”的策略,在四川各险要地段修筑二十余座山城,形成了一个完备的山城防御体系。
而钓鱼城,正是这二十余座防御山城中最为核心和坚固的堡垒。
余玠和全体四川军民的努力,终于在数年后的“钓鱼城之战”中得到验证。
年窝阔台汗去世后,蒙古帝国出现了短暂的权力真空,直到年,窝阔台的长子贵由才继承汗位,成为蒙古帝国的第三任大汗。
不过,贵由在位的时间并不长,加上当时的蒙古帝国内部并不稳定,觊觎汗位者大有人在,因此贵由虽然得以继承汗位,但并无太多精力顾及征讨南宋的战事。
年春,在位仅两年的贵由汗去世,蒙古帝国的汗位由此转入到托雷一系。
年,蒙哥在母亲唆鲁禾帖尼的帮助下,成为蒙古帝国新一任大汗。
自蒙哥继承汗位以后,蒙古皇族内部便开始出现分裂,为后来大蒙古帝国彻底分裂埋下了伏笔。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蒙哥继承蒙古帝国大汗之位后,便开始积极策划南下灭宋,并将四川作为蒙古大军优先进攻的重点。
年4月,蒙哥汗下令兵分三路大举攻宋,具体部署如下:
中路由忽必烈攻取鄂州,兀良合台从越南、广西带兵北上,与忽必烈会师;东路由塔察儿攻取荆山,以牵制南宋兵力;西路则由蒙哥亲率大军主力,攻取四川。
计划在攻占四川后,三路大军会师,接着集中力量攻取南宋首都临安城。
同年12月,蒙古大军攻占川西、川北大部分州县,兵锋进抵武胜山,川蜀之地大半以上已归蒙古帝国所有。
次年初,蒙哥汗率领的大军已经兵临钓鱼城下,形势十分危急。
不过,此时的钓鱼城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在蜀中军民的努力下,钓鱼城现在已经是一座城高池深的坚城了,而且还拥有极其险要的地势,蒙古大军想要将其攻克,也并非易事。
此外,为了将钓鱼城打造得更加坚固,时任合州知州的王坚,还下令调治下5个县总计17万人,增筑城防设施,并加修了一条用于藏兵、运兵的地下秘密坑道。
此坑道由条石扣砌而成,高1.25米,宽1米,呈直线向内延伸。进入洞口后,约15米处有一个隘口,只能容一人侧身前进,再往前就变得豁然开朗,可以直达钓鱼城的西、南、北三面。这样一来,无论是哪一面被攻破,士兵都能通过这条秘密坑道,及时进行兵力补充。
值得一提的是,王坚还特地将西门内的天池扩大到周围一百余步,并新开小池13处,凿井92眼,确保了钓鱼城内水源充足。
但蒙哥却始终没有将这座小小的钓鱼城放在眼里,认为这不过是一处不需要付出多大力量就能顺利攻克的弹丸之地而已。
再者来说,他率领的可是号称“上帝之鞭”的蒙古大军,它们驰骋欧洲,如入无人之境,怎会被一座小城阻挡!
在自信心的驱使下,蒙哥汗都不愿直接下令攻城,而是让南宋降将‘晋国宝’先到城中招降。
晋国宝来到钓鱼城内,向王坚传达了蒙哥汗的意思,希望他能开城投降,结果遭到了王坚的严词拒绝。
虽说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但晋国宝卖主求荣,因此王坚便以惩罚叛徒的名义将他给处死了。
王坚此举,既是处决叛国的奸臣,也是向蒙哥大汗表示钓鱼城军民坚决抗击蒙古军队的决心。
晋国宝被处决的消息传来后,蒙哥汗大为恼怒,他当即下令攻取钓鱼城。
蒙哥虽然很生气,但也并非毫无理智!他深知钓鱼城地势险要,强攻必然损失惨重,因此必须要想一个万全之策。
首先,他命令元帅纽璘先行占领长江一带,并在蔺市造起浮桥,以此隔断长江下游的宋朝援兵。
接着,他又下令在重庆下游的铜锣峡夹江建造军事要塞,以威胁和牵制重庆的宋军。
再然后,他又派南宋降将杨大渊进攻合州,并掳走数万人(一说1万余人,一说8万余人)。
在之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蒙哥汗亲临前线指挥督战!
尽管蒙古大军攻城的器械十分精良,将士也很勇猛,奈何钓鱼城地势险峻,几番攻势都被顶了回来。
蒙哥汗无奈,只好下令将钓鱼城四面团团围住,企图迫使城中守军投降。
但钓鱼城中的军民,在王坚的率领下不屈不挠,顽强抵抗,在外援断绝的情况下,仍然多次打退蒙哥亲自督战的轮番进攻。
钓鱼城巍然屹立,成为了阻击蒙古大军的坚强壁垒。
而面对如此坚城,素以机动灵活、凶猛彪悍的蒙古骑兵根本无法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蒙哥汗为此感到一筹莫展。
这该如何是好呢?如果攻不下这座小小的钓鱼城,那灭亡南宋就无从谈起。
蒙哥汗思索良久,终于想到了一个攻城的好办法——挖地道!
既然正面攻城无法成功,那就挖一条地道,从城墙底下进攻。
蒙古军在奇胜门以北约米处,开始挖掘地道。这条地道纵横交错,由主通道、支道、竖井组成。此地道宽约1.5米,高约1米,剖面呈倒“凸”字形,这种形状的地道,既可以节约工时和人力,也能隐藏伏兵。
此外,底下凹进去的部分,还可以用来排水,两边的土台可以作为士兵休息之地。
事实证明,蒙古人的这一招果然有效!
在地面佯攻的掩护下,蒙古士兵迅速藏入地道隐蔽起来,然后等到夜深人静时突然攻入奇胜门,杀害了许多军民。
王坚率领敢死队与蒙古军展开了激烈的搏杀,经过一番艰苦血战后,终于将其击退。
蒙古人退出城外后,王坚立即命令将士们用擂石将地道堵住,以绝后患。
蒙哥汗利用坑道破城的策略,再次宣告破产!
时间转眼到了6月,天气渐渐炎热起来,久居北方的蒙古军队不适应南方的气候,疾病开始在军营中蔓延。
由于蒙古军中缺乏有效的医疗手段,蒙哥汗只好命令将士们以喝烈酒来治病,结果不仅没有将病治好,反而还因为大量饮酒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此时被围数月的钓鱼城中,依然是物资充足,守军斗志高昂。
在这样的情况下,蒙古军内部变得躁动不安,大将术速忽里建议:屯兵坚城之下是不利的,不如留下少量军队骚扰,主力部队沿长江水陆东下,与忽必烈等军会师,一举灭掉南宋。
不得不承认,术速忽里的这个建议是非常正确的,蒙哥汗与其将数万大军屯兵于此与钓鱼城守军抗衡,还不如留下少数部队,率领大军东下与其他部队会合,共同攻取南宋其他城池,最后再一举攻取南宋都城临安。
只要临安城破,那钓鱼城自然而然也就守不住了!但骄横自负的众将领,哪里受到过如此挫败,纷纷建议继续强攻。
一向谨慎稳重的蒙哥汗也没有采取术速忽里的建议,决定继续攻城。
当然,这并非是蒙哥汗自负,而是另有考虑!
作为一支驰骋世界的常胜之师,蒙古大军一路走来有着太多的荣誉,如果蒙哥汗下令撤军,那么其后果是很严重的。
一来,可能会极大影响军心;二来,则会影响到自己在蒙古军中的威信;第三则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
所以,蒙哥汗只有选择继续进攻!
当然了,不可否认的是,蒙哥汗当时也有一定的自负心理,毕竟钓鱼城就算地理位置再险要,也不过只是一个弹丸小城而已,所以攻下也是迟早的事情。
6月的一天,蒙古大将汪德臣趁夜色攻上了钓鱼城外的马军寨,杀死了寨主和守军。
王坚率军防御,两军相持到天明,恰逢天降大雨,蒙军攻城云梯折断,被迫撤退。
之后,汪德臣单骑到钓鱼城下,向城中守军喊话:“吕文德(时任四川制置副使)的援军已被我打退,钓鱼城早晚是保不住的,你们趁早投降,我保证一城军民不死,不要同王坚顽抗……”
结果汪德臣话音未落,炮石就如雨点般打来,汪德臣被飞石砸伤,不久后病死军中。
这位著名的前锋勇士阵亡后,蒙军士气颓丧,蒙哥汗极为伤感,不禁扼腕叹息曰:断我一臂!
此时的蒙哥汗,已经有了退军的念头!
为了动摇蒙军攻城的决心,钓鱼城的守军将两尾重达16公斤的鲜鱼,以及数百张蒸面饼抛给城外的蒙军士兵,并飞箭传书给蒙哥汗,称:即使再守十年,蒙古军队也无法攻下钓鱼城。
相比之下,城外蒙古军队的境况就非常糟糕了,蒙军久屯坚城之外,又正值酷暑季节,蒙古人本来就畏暑恶湿,加上水土不服,导致军中暑热、疟疾、霍乱等疾病流行,情况非常严重。
而王坚又多次派兵偷袭蒙古军队的营地,使蒙古士兵人人恐慌不已,夜不能寐。
7月21日,蒙哥汗亲自率军来到钓鱼城下,结果还没来得及发动进攻,就被铺天盖地的飞石流矢击退,就连蒙哥汗本人,也被飞石击成了重伤。
蒙哥汗受伤后,蒙古军无心再战,只能下令撤军,大军行至金剑山温汤峡时,蒙哥汗便因重伤死于军中。
蒙哥死后,使蒙军主力从四川全线撤军,当年九月,南宋朝廷宣布合州解围。
至此,蒙哥汗“由蜀图宋”的作战计划,正式以失败告终!
据《元史》记载:当年不少跟随蒙哥汗出征的将领,都殒命钓鱼城下,由此可见此战之惨烈。
蒙哥汗临终遗言,在城破之后屠尽城中所有军民!为了报复,蒙古军在北归途中,见人就杀,沿途杀害的百姓达两万人之多。蒙哥汗死后,庞大的蒙古帝国陷入了争夺汗位的内战,无暇再对南宋开战,使摇摇欲坠的南宋帝国得以延续国祚20年之久。
蒙古帝国的内战结束之后,夺得大汗之位的忽必烈才重新开始对南宋帝国的征讨。
不过,忽必烈并没有像他的大哥蒙哥汗那样由蜀图宋,而是力取襄阳,直扑江南,终于在年攻占了临安,迫使南宋朝廷投降。
值得一提的是,南宋帝国灭亡后,钓鱼城中军民依旧在抵抗蒙古军队的进攻。
直到年正月,钓鱼城军民才正式归降元朝。
而此时,钓鱼城军民已经孤城驻守了36年之久,至此画上了悲壮凄凉的句号。
“钓鱼城之战”,不仅为南宋帝国延续国祚20年,还改变了十三世纪的世界格局。
此外,有些人甚至还认为:“钓鱼城之战”,挽救了半个世界!这一说法并非没有道理。公元年,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发动第三次西征,先后攻占了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大片土地。
而正当旭烈兀准备向埃及进军时,蒙哥汗的死讯传来,旭烈兀留下少数军队,自己亲率大军东还争夺汗位,结果因寡不敌众被埃及军队打败,最终没有打进非洲。
所以你看,如果蒙哥汗在“钓鱼城之战”中取胜,那么非洲之地恐怕早就被蒙古大军给征服了。
而从这之后,蒙古帝国的大规模征战行动便逐渐走向低潮,最终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世界格局。
所以,说“钓鱼城之战”挽救了半个世界,这一说法还是具有一定道理的。
钓鱼城归降元廷后,忽必烈下令赦免了全城军民!蒙古大军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杀戮无数,凡是抵抗的城市基本都会被屠城,唯有钓鱼城抵抗了36年还能全身而退。
以致于这座小小的钓鱼城,还被称为是“东方的麦加”、“上帝折鞭处”。
当然了,在冷兵器时代,作为山城防御体系的典型代表,“钓鱼城之战”充分展示了其防御作用,其经验对当时,乃至是后世的防御作战,都有比较大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