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黄金的说法还站得住脚吗

引言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石油价格高涨,而在这时,另外一项大宗商品——黄金价格也是一路走高

黄金,这种在古时候代表权利、地位、财富的贵金属,是怎样成为全球流行的货币,金本位制又是如何从建立走向灭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究竟是这束亮眼的金光深得世界大国的青睐,还是美国为了确立美元霸主地位而有意为之。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黄金在当今的经济金融市场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英国的金本位制

年英国进入金银复本位制时代,当时英国国内主要流通两种货币,就是金币和银币。而且两种货币可以互相兑换。但是当时金币和银币兑换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金币兑换银币的比例过高,从而引发了很多投机的行为,也就是从英国拿到银币,跑到其他国家换回金币,就导致了大量白银流出英国,黄金流入英国。英国一看这不行,金银复本位制守不住了,于是在年,英国议会通过《金本位制法案》,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GoldStandard)。也是从这个时候,英镑,这种纸币开始和黄金出现了固定比率的兑换关系。正式开启了英国的金本位时代,英国也成为全球最早确立金本位的国家。

要说金本位制在世界范围内铺广开来,主要是靠英国和德国。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逐渐成长为后日我们所知的日不落帝国。庞大的对外贸易和殖民策略让英国把金本位制带到了世界各地。另外在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新成立的法国第三共和国需要向新建立的德意志帝国支付50亿法郎的赔款,而这笔赔款的支付方式是黄金或者黄金担保的汇票。这笔黄金的大部分都被德意志帝国拿来用做黄金储备。

当时,英国是最强工业国,而德国是最亮眼的后起之秀。许多国家和英德两国都存在经济往来,而英德两国又是金本位制坚定的支持者,所以,为了在对外贸易过程中避免因汇率而造成的损失,金本位就逐渐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国家确立。

欧洲大陆金本位制的广泛确立为国际金融往来提供了便利,最大的优势就是避免了汇率变动和通胀风险。与此同时,英国,法国,德国在维护币值稳定通力合作,如果一个国家币值面临压力,其他国家会出借黄金给它进而稳定币值。这种互相合作,互帮互助的关系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

命途多舛的金本位制

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此时,所有的战争国都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应对战争所带来的高昂军费支出?因为金本位制等于是把国家的发行货币的数量锁死了,你有多少黄金,发行多少纸币。在面对战争相当庞大的开销,金本位制明显守不住了。于是在一战期间,包括英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就放弃了金本位制,纷纷开动印钞机来满足战争的支付。

年一战结束,仗打完了,国家的经济还得搞。于是以英国以代表的国家就呼吁赶快回归金本位。然而,由于英国在战争中超发的英镑实在是太多,英国国内黄金不够,所以直到年,英国再重回金本位。

本以为回归了金本位这个经济能慢慢好起来,可是没想到,年,美国大萧条爆发。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蔓延到全世界。为了对抗大萧条,刚刚被重建的金本位制再一次被打破。大萧条结束又没过了几年,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世界各国对金本位制的态度又变得和一战一样,纷纷开动印钞机,金本位制先放一边。

总结一下一战到二战这段时期,世界大国还是非常认可金本位制的,只要没有极端事件,金本位制的呼声就非常高,但是无奈当时整个世界就是不安生。所以从一战开始,到二战结束,金本位在大部分国家就是确立,打破,再确立,再打破这么一个过程。直到二战结束之后才好一点。

布雷顿森林体系

年9月2日,二战结束,为了重建战后的世界经济,欧洲的老大英国,和美洲的大哥美国就围绕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展开了博弈。美英两国政府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构思和设计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分别提出了“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这两个计划出发点都是类似的:稳定汇率、扩大国际贸易、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怀特计划”由当时美国前财政部助理部长哈里·怀特提出,具体内容就是后世的布雷顿森里体系,简答来说就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这么一个体系。

“凯恩斯计划”由当时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但是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不同的是,不让美元与黄金挂钩,而是规定一种新的“货币”和黄金挂钩,这种货币可以用来进行国际贸易也可以用作外汇储备。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而美国却大发战争横财。二战结束之后,美国持有了超过全世界75%的黄金储备。最终,代表美国利益的“怀特计划”获得了胜利。值得一提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布雷顿森里体系从一开始建立就存在一些隐患。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年

就指出“在布雷顿森里体系下,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国际收支来说就会发生长期逆差;

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TriffinDilemma)。

简单来说就是货币发行的主观性和黄金稀缺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黄金是稀缺资源;然而国家在面对经济下滑、战争爆发的时候,都有超发货币的冲动。因为一战二战期间这些国家就是这么干的,这套流程大家都玩得太6了。当时的美方其实也认识到这个问题,包括怀特计划的制定者也认识到了,但是都主动忽略了。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在美国的脸上胡乱的拍。美国50年代参与朝鲜战争、60年代又深陷越南战争,战争使美元大幅外流,各国开始对美元能否全额兑换黄金产生担忧。人们开始抛美元,抢黄金,使得美国的黄金储备剧减。直到年8月15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暂停美元对黄金可兑换性,布雷顿森里体系到这也就结束了。

非货币化之后的黄金

布雷顿森里体系解体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年7月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具体研究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问题,直到年召开的牙买加会议上,确定了黄金非货币化原则,也就是说黄金不再和货币有任何关联。

黄金非货币化之后,经历了一段无人问津的时期,世界各国也都纷纷减少黄金储备。但是从年开始,世界各国又开始增加了黄金储备,为什么呢?

其中一个原因是美元贬值。

二战结束以来,美元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货币。世界各国都会持有一定的美元资产。一方面可以稳定汇率,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国际贸易的支付结算方式。从年开始,美元连续贬值,各国一看,这不行,美元贬值就意味着外汇储备价值缩水。为了分散风险,黄金又被大家盯上了。

黄金和美元的关系是相当紧密,一般来说,美元利率上升,黄金价格就下降,这种负相关的关系,在超过80%的时间里都是成立的。此外呢,黄金在对抗通胀上的表现非常亮眼。长期的历史证明:黄金的价格随通货膨胀指数同步上涨,并且上涨幅度领先于通货膨胀指数,而通货紧缩期间,黄金的价格不一定同步下跌或者下跌的幅度低于通货膨胀指数。逐渐地人们发现了黄金资产配置的属性。研究发现,通过在投资组合中增加黄金份额,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并有增加投资收益的可能,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分析表明,如果以人民币资产为主的投资者在其充分分散的投资中将2%至8%的投资分配给黄金,他们整体的收益表现就会提高很多。

黄金的故事到这就差不多了。黄金最早作为一种货币确实起到了稳定汇率,促进跨国贸易的作用。但是自从纸币出现,黄金好像只能在和平年代能够发挥作用,一旦出现战争,重大经济危机就会失去他的光芒。现在人们提起黄金,也不会把它当做一种货币,更多是把它当做装饰品。

作为一种货币,黄金辉煌过。然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证明黄金已经不再适合变幻莫测的经济市场,所以他离开了。黄金虽然不再被当做货币,但是作为一种饰品却出现在了万千女性的手腕上,这在黄金作为货币的时代是几乎不可能的。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百年之后,人们忘却了他当年的容貌,而黄金也换了一种形态继续陪在我们身边。

最后想说一句: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货币,我们下期再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63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