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思义俄乌冲突结果将影响美国对中国攻击态
20多年来,美国的对外军事扩张是显而易见的。但即便如此,乌克兰战争的发生也代表着美国军事政策正发生质变。乌克兰战争前,美国只对军事实力远弱于美国且不拥有核武器的发展中国家采取过军事行动。按时间顺序,美国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重大侵略性军事行动包括:
年轰炸南联盟;
年入侵阿富汗;
年入侵伊拉克;
年空袭利比亚。
但是,美国威胁要将乌克兰纳入北约,引发乌克兰战争,这表明美国的军事政策已不仅限于攻击远弱于自己的发展中国家。尽管美国事先知道,它将北约东扩至乌克兰将影响到俄罗斯的最重要利益(俄罗斯拥有极其强大军事实力且核武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这一举动明显越过了俄罗斯的红线)——美国完全了解这一点,但仍准备为此承担风险。
虽然,至少到目前为止,美国尚未向乌克兰派兵,也明确声明不会冒险与拥有核武的俄罗斯开战以免引发世界大战,但是美国正以代理人战争的形式对抗俄罗斯。这一点不仅体现在美国最初提出的乌克兰可加入北约的提议中,而且体现在美国在战争前训练乌克兰军队、向乌克兰大量供应军事武器、在战争期间向乌克兰提供卫星和其他情报信息等方面。
4月20日,亚速钢铁厂冒出浓烟。
美国是如何将乌克兰推入战争的?
因为了解美国在乌克兰战争中的目标很重要,所以有必要从事实角度认识到美国是如何精心谋划这场战争的。不过,在继续讨论本文的主题(即分析推动美国采取不断升级的侵略性军事政策的因素)之前,有必要通过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维亚切斯拉夫·泰特金博士的文章《美国是如何将乌克兰推入战争的?》了解美国是如何武装乌克兰的。该文清楚地表明,乌克兰不过是美国对抗俄罗斯的棋子而已:
“乌克兰早在年,即八年前就开始为战争做准备。更准确地说,乌克兰是被故意推入战争的……在这八年中,美利坚合众国玩着一场肮脏的战略游戏,将两个兄弟国家的人民推向彼此的血腥战争……
俄罗斯是被迫卷入战争的。这一切都始于年2月乌克兰的政变,当时反俄势力在美国和当地新纳粹分子的支持下上台……
在年启动的‘改革’期间,乌克兰军队遭受了相当大的损失。因此,到年,乌克兰军队不再为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军事装备年久失修;由于军费低,官兵士气低落。乌克兰军队不想要也不能战斗……
因此(年政变后),基辅统治集团将国家的财政从用于改善人民福利转向加强军队。乌乌克兰的军事预算从年的17亿美元增长到年的89亿美元(占该国GDP的5.9%)。乌克兰用于军事目的的开支(占GDP的比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三倍……
军费开支令人信服地证明,乌克兰正在为一场大规模战争做准备……来自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的数百名教员参加了军队的训练。乌克兰在美国的监督下准备战争。
巨额资金用于恢复军事硬件。在-15年的顿巴斯战争期间,乌克兰军队几乎没有空中支援,因为几乎所有的战斗机都需要维修。然而,到年2月,乌克兰空军拥有约架战备战斗机、轰炸机和攻击机。而这样的集结规模,只有为攻占顿巴斯才说得通。
与此同时,在顿巴斯附近建造了强大的防御工事,能够抵御报复性打击……年底士兵的工资增加了3倍——从美元升至美元。乌克兰政府一直在大幅度扩大其武装部队的规模。
乌克兰的战争准备工作已于年底完成。军队的作战能力已经恢复,军事装备得到了修复和现代化……
然而,即使是现代化的乌克兰军队也无法挑战站在顿巴斯后面的俄罗斯。但这却并没有困扰到美国。他们的宏伟设计是利用乌克兰作为对抗俄罗斯的武器。因此,美国为新纳粹统治下新的军事化乌克兰计划了两种选择。 种是征服顿巴斯并入侵克里米亚;第二种选择是用于挑衅俄罗斯的武装干预……
俄罗斯意识到,美国控制下的乌克兰将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危险。年12月,莫斯科向北约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以确保俄罗斯的合法安全利益。西方傲慢地无视这些要求,因为他们知道入侵顿巴斯的准备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乌克兰军队中 战斗准备的部队多达15万人,且集中在顿巴斯附近。他们可以在2-3天内打破当地军队的抵抗,彻底摧毁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并让守军付出血的代价……
乌克兰正在发生的事情的责任完全在于美国及其盟国,他们利用乌克兰人民作为武器。”
乌克兰战争是美国军事扩张升级的质变临界点
因此,结合基本政治立场(美国坚持乌克兰“有权”加入北约)和军事事实(美国向乌克兰提供军备)可以清楚地看出,美国蓄意挑起俄乌对抗,尽管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美国和俄罗斯发生直接冲突。因此,在评估乌克兰危机时应注意到,美国将军事威胁从针对发展中国家——这些威胁是不公正的,但没有直接引发世界大战的风险,升级到针对俄罗斯这样的大国——这样的举动有可能会引发全球性军事冲突。那么,有必要分析一下,是何因素导致美国军事威胁的升级?这是暂时的,之后美国会恢复和平路线?还是美国倚重军事威胁将是长期趋势?
这对所有国家都至关重要,对中国来说尤为如此。比如,在升级对俄罗斯制裁的同时,美国还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在国际社会散布涉疆谎言,并且试图掏空一中政策。
众所周知,自拜登上台以来,美国频频拿台湾问题挑事,比如:
自中美建交以来,美国政府首次邀请台湾所谓的“驻美代表”参加美国总统就职典礼;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宣布,她将访问台湾,尽管这发生在她感染新冠之前;
美国呼吁台湾参与联合国系统;
美国加强对台军售;
美国代表团访问台湾次数有所增加;
美国增加了在南海的军事部署,并定期派遣美国军舰通过台湾海峡;
美军特种部队在台秘密训练台军;
美国充分意识到,一中政策涉及中国最重要的国家利益,是美中关系的根基,放弃一中政策就是跨越中国的红线,这比试图将乌克兰纳入北约更危险。因此,很明显,美国正试图以挑衅的方式掏空一中政策,就像它故意决定越过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红线一样。
关于美国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挑衅是暂时的还是长期/ 的问题,本文给出的明确结论是,美国军事升级趋势将继续下去。但是,由于这一可能涉及战争的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在这一问题上,任何夸大或者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都不可取。因此,本文旨在从最实事求是、冷静客观的角度,分析美国的军事侵略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进一步升级的重要原因,以及这种趋势反过来会推动美国施行更加危险的政策。
推动美国军事政策不断升级的重要因素,是美国已 失去压倒性的世界经济主导地位
归结到最基本的事实,推动美国军事侵略政策持续20多年且不断升级的关键因素显而易见:美国已经 失去压倒性的世界经济主导地位。但与此同时,美国在军事力量和军费支出方面仍然保持着优势。这对人类来说将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时期,因为在此期间,美国可能会试图利用军事实力来弥补经济短板。这是美国将军事威胁从针对发展中国家升级到针对俄罗斯这样的大国的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的军事侵略会否进一步升级——与中国对抗,或者在最极端的情况下,美国会否愿意发动一场世界大战?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有必要对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形势进行准确的分析。
美国拥有全球最强大的军力
对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形势做出正确的评估的首要问题,是要对此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与美国宣扬的“美国经济充满活力”相反,美国在世界经济所占比重呈长期下降趋势。而要对此有进一步的认识,并确定其与美国现行军事政策之间的关系,就有必要对比一下新旧冷战时期的美国经济实力。
美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新旧冷战时期有何不同
首先谈经济方面。根据世界 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AngusMaddison)的数据,年,即在 次冷战即将开始之际,美国GDP占世界比重为27.3%。相比之下,当时 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GDP占世界经济比重为9.6%。也即是说,美国经济规模几乎是苏联经济规模的三倍。
根据旧冷战时期的经济发展数据,在二战后的岁月里,苏联GDP占美国 比重是年的44.4%。也就是说,即便在苏联经济发展的 时期,美国经济规模也是苏联的两倍多。总之,在整个旧冷战期间,美国在经济上都 于苏联。
谈回当前的情况。即便以市场汇率计算,中国GDP也已达到美国的74%——远高于苏联曾经达到的水平。这意味着,按市场汇率计算,美国GDP仅为中国的%。此外,中国经济增速远快于美国。
按照麦迪森使用的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过美国1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年,中国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35%。因此,中美之间的经济差距远小于美苏之间的经济差距。
从其他方面看,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成为世界 的制造业国家,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根据 数据,年,中国制造业生产力占世界比重为28.7%,而美国则为16.8%——也就是说,中国制造业生产力占世界比重高出美国70%以上。而苏联制造业生产力占世界比重从未有接近美国的时刻。
至于商品贸易方面,中国在特朗普发起的 中击败美国,算是狠狠地羞辱了美国一番。年,中国就已是世界上 的商品贸易国。但当时中国的商品贸易占世界比重高出美国11%,而年中国这一比重则高出美国35%。至于商品出口方面,美国的情况则更糟。,中国商品出口占世界比重高出美国53%;年,中国这一比重高出美国92%。总之,迄今为止,中国不仅成为世界上 的商品贸易国,而且在特朗普和拜登政府发起的 中也明显击败了美国。
从更重要的宏观经济角度看,中国投资,即储蓄(政府储蓄、企业储蓄和家庭储蓄)——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远高于美国。根据 数据,年,中国储蓄总额为6.3万亿美元,美国为4.3万亿美元,高出美国56%。但这一数据大大低估了中国储蓄对美国的 地位,因为它并没有考虑贬值。一旦将贬值计算在内,年中国储蓄总额将为3.9万亿美元,美国则为0.6万亿美元,高出美国的%。总而言之,中国储蓄总额每年都在大幅增长,美国则几乎没有增长。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不仅是从年以来的整个40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速都远超美国,而且这种情况将在可见的未来一直持续下去。以剔除通胀因素后的美元计价,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一年——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24%,中国经济增长%——中国经济规模增速是美国的七倍多。总而言之,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在和平竞争的环境中,惨败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世界经济走向多极化
如上文所述,美国在生产率、技术和公司规模方面的 优势,意味着其整体经济仍强于中国,但美中经济之间的差距远小于美苏经济之间的差距。此外,不管以何种计算方式衡量,都可以看出,美国已经 失去压倒性的世界经济主导地位。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年,美国只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6%,即世界经济总量的84%是由美国之外的国家创造的。在经济上,全球多极化时代而非美国单极统治时代已经到来。
但是,正如下文分析所示,美国由此得出结论:它应尝试使用军事手段和政治手段来阻止这种经济多极化发展。
美国的军事实力
美国的这些经济挫折让一些人,尤其是西方一些圈子,认为美国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或者甚至认为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少数中国人也也持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中国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美国。这些观点完全是错误的。他们忘记了列宁的名言“政治必须优先于经济”或者毛主席的名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美国在和平经济竞争中失利的事实,并不意味着它会听任这一经济趋势和平地继续下去,即犯把经济置于政治之上的错误。相反,这会促使美国尝试使用其他军事和政治手段来弥补经济短板。
更确切地说,所有国家面临的危险在于,尽管美国已经不可逆转地失去全球经济主导地位,但它还没有失去军事优势。美国的军费开支超过了排在美国后面9个国家军费开支的总和。只有在核武器这一领域,才有另一个国家——俄罗斯能与美国的实力相提并论——这是因为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核武器。各国持有核武器的确切数量一般属于国家机密,但美国科学家联合会(FederationofAmericanScientists)年发布的一项重要报告显示,俄罗斯核弹头的库存总计枚,美国为枚。俄罗斯和美国各自拥有约枚战略核弹头。美国拥有的核武器数量比中国多得多。与此同时,在常规武器领域,美国的开支远远超过任何其他国家。总之,如果美国已经失去了完全主导全球生产的能力,那么它在军费开支方面将保持巨大的 优势——核武器除外。
美国经济和军事地位之间的这种差异,是它发动的“新冷战”和对苏联发动的“旧冷战”之间的根本区别。
在旧冷战中期间,美国和苏联的军事实力不相上下,但正如上文所示,美国的经济规模比苏联大得多。美国当时的策略是试图将问题转移到经济领域。就算里根在20世纪80年代加强军备建设也不是为了对苏联发动战争,而是为了让苏联参加军备竞赛,损害其经济。因此,尽管局势紧张,但是当时的冷战没有变成热战。
目前美国的情况正好相反。美国的相对经济地位已经大大减弱,但它的军事力量却依然强大。美国就试图将问题转移到军事领域。这解释了它不断升级的军事政策,以及为什么这将是一个持续升级的趋势。
因此,这意味着人类进入了一个非常危险的时期。美国在和平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但它仍保持着对中国的军事 优势。因此,美国试图使用“直接”或“间接”的军事手段来阻止中国发展。
美国可使用的直接和间接的军事力量
美国可使用“直接”和“间接”的军事手段,这不仅意味着美国有对中国发动正面战争的可能性——当然,这是最极端的变数,而且还有可能利用如下其他手段来对付中国:
利用依附美国军队的其他国家,并向这些国家施压,迫使它们对中国采取更具敌意的经济政策——美国就特别对德国和欧盟施压;
试图扭转世界经济多极格局,转而建立由美国单方面主导的联盟——北约、四方集团(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等;
试图迫使与中国有着良好经济关系的国家交恶——澳大利亚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而且美国目前正在德国身上做文章;
可能对中国的友好国家发动战争;
为了所谓的“保卫台湾”准备与中国进行“有限战争”。
至于美国使用直接和间接的军事压力的例子,在美国试图为乌克兰加入北约创造条件从而导致乌克兰战争爆发后,《金融时报》首席政治评论员嘉南·加内什(JananGanesh)评论道:“从年起, 天然气将通过油轮抵达德国北部海岸,倒入零下摄氏度的低温储存桶,在‘重新气化’后发电入网,从而替代进口自俄罗斯的天然气。
德国目前没有 天然气接收站……在能够盈利的出口商中,美国比澳大利亚更近……
天然气船驶向欧洲
而这些出口还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德国兑现其最近做出的承诺大肆提高本国国防预算,那么美国在北约应该能够更多的财政和后勤责任……一个与美国联系更紧密,同时对美国损耗更少的欧洲……乌克兰战争非但没有结束美国转向亚洲的进程,反而可能成为美国转向亚洲的动力。
至于那个(太平洋)地区……日本援助基辅不遗余力,因此也就和华盛顿绑定在了一起。”
简而言之,美国利用军事压力,迫使德国和日本在经济上屈服于它。
除此之外,还可以设想许多其他变数。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美国试图利用其军事力量弥补经济短板。而且,很显然,美国已经开始实施直接和间接使用其军事力量的重要政策。
当然,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远快于美国,这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后,中国的军事实力有望追平美国。但这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便中国决定实施这样的政策,中国也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建立一个与美国相当的核武库。鉴于空军、海军等掌握先进技术的部队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建设,建立与美国实力相当的常规军备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的军事实力将远强于中国。因此,这将诱使美国试图用军事手段来弥补其不断减弱的经济实力。
乌克兰战争的启示:寄望于美国的“仁慈”毫无意义
这一重要态势令乌克兰战争的结果对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地区都至关重要。拙文《俄罗斯发起军事行动是在保卫中国的西部防线?》,对这场战争的起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因此,在这里不再赘述。但总的来说,这场战争带来两个重要启示:
首先,它明确表明,寄望于美国的“仁慈”是毫无意义的。自年苏联解体后至今17年,俄罗斯一直试图与美国交好。在叶利钦执政时期,俄罗斯的确屈辱地听命于美国。在普京担任总统初期,俄罗斯曾在反对伊斯兰圣战恐怖主义的战争和美国入侵阿富汗的行动中,向美国提供直接援助。美国回报给俄罗斯的是,违反它所承诺的“北约不会东扩一英寸”,反而不断增加对俄罗斯的军事压力。
其次,乌克兰战争的结果不仅对俄罗斯,而且对中国和整个世界都至关重要。俄罗斯是 一个在核武器方面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而中国尚需花费不短的时间才能追平美国的核实力。在此期间,如果中国采取与俄罗斯交好的政策,那么中俄之间的良好关系将对美国是一种重要威慑力量,令其不敢与中国直接开战。美国挑起乌克兰战争的目的,正是试图颠覆俄罗斯,以便建立一个不再捍卫俄罗斯国家利益、敌视中国的政府。如果真如此,那么中国不仅将面临来自美国更大的军事威胁,而且中国与俄罗斯漫长的北部边境线将成为中国的战略威胁。中国的北方将被包围。也即是说,如果真让美国得逞,俄罗斯和中国的国家利益都将受到极大损害。
俄罗斯欧亚经济委员会一体化和宏观经济部部长谢尔盖·格拉济耶夫(SergeyGlazyev),一针见血地点出了美国对付中国和俄罗斯的策略:“在一场 不可能削弱中国的主导地位之后,美国人把主要的战场转移到俄罗斯,他们认为这是世界地缘政治和经济的薄弱环节。盎格鲁-撒克逊人试图毁掉我们的国家(俄罗斯),同时削弱中国,因为美国无力应对俄中战略联盟。”
美国会持续进行军事扩张吗?
美国在经济实力下降的情况下,如果被其军事力量推动走上军事扩张的道路,那么问题来了,这种扩张是否有尽头?
对此,首先要指出的是,美国的扩张程度不受其“内部”即国内的限制。事实清楚地表明,美国已经准备好进行最极端暴力的军事扩张,甚至不惜摧毁整个世界。
在 中,美国虽然没有使用核武器,但却使用炸药、燃烧弹和凝固汽油弹摧毁了朝鲜几乎所有的城镇,包括朝鲜大约85%的建筑物;
越战期间,美国的轰炸力度甚至更大。从年至年8月15日,美军在印度支那半岛共投掷了万吨炸弹和其他化学武器。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飞机则在东南亚另外投掷了万吨炸弹。正如爱德华·米格尔(EdwardMiguel)和杰拉德·罗兰(GerardRoland)在一份综合调查报告中指出:“美国在越战期间消耗的炸弹,远远超过了二战和 中的消耗量。美国空军在二战中消耗了万吨弹药——欧洲战区消耗了.3万吨,太平洋战区消耗了53.7万吨, 消耗了45.4万吨。因此,越战中美国空军轰炸机的投弹量,至少是二战期间欧洲和太平洋战区投弹量总和的3倍,是 投弹量的约15倍。考虑到战前越南人口约万,按照人均轰炸量算,为数百公斤。另一方面,在广岛和长崎坠落的原子弹当量大约是00吨和吨TNT炸药。美国在印度支那的投弹量是广岛和长崎原子弹当量的倍。”除了炸弹外,美国还使用了臭名昭著的化学制剂“橙剂”,被橙剂击中的人中后来生出了可怕的畸形儿。
在伊拉克侵略战争中,由于战争持续时间较短,美国使用的炸药数量远不及在在印度支那半岛的投弹量,但美国准备让该国长期受损,美国使用了贫铀弹等极其可怕的武器,这导致在美国轰炸结束后很多年,伊拉克婴儿出生缺陷率仍居高不下。
利比亚遭受空袭后,美国将这个非洲人均收入 的先进福利国家,变成了一个部落冲突不断、奴隶被公开买卖的国家。
总的来说,有证据表明,美国并不准备帮助这些被它侵略的国家降低犯罪率。如果美国认为它可以通过发动核战争来消除来自中国的经济挑战,那么没有证据表明美国不会这样做。此外,尽管美国国内确实存在反战运动,但这些运动远不足以阻止美国决定使用核武器。简而言之,美国没有足够大的内部约束来阻止它对中国发动战争。
但是,虽然没有强大的内部制约因素限制美国的侵略行动,但外部制约因素很强大。首先是其他国家拥有核武器。这就是为什么说中国在年爆炸了 颗原子弹可被视为一项伟大的国家成就。中国拥有核武器,是阻止美国对华核攻击的重要威慑。然而,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反映了其更为克制的防御性军事姿态。此外,如前所述,俄罗斯也拥有一个与美国实力相当的核武库。
当然,如果美国/中国/俄罗斯陷入全面核战争,将会造成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军事灾难——一场全面的核战争至少将会导致数亿人死亡。因此,在美国军事扩张达到临界点前,有必要防止其行动进一步升级。那么问题来了,阻止美国如此做的可能性有多大?
制约美国军事扩张升级的因素是什么?
要分析这一点,有必要了解二战以来美国政策的总体发展趋势。美国的政策展现出一种理性和合乎逻辑的模式。当美国感觉自己处于强势地位时,其政策就会变得咄咄逼人;当它感觉自己虚弱时,它就会变得更“热爱和平”。这一点在越南战争之前、期间和之后表现得最为显著,当然,其他时期也是如此。
二战后,美国认为自己处于有利地位。因此,它准备对朝鲜进行侵略。即便在美国未能赢得 之后,年代和年代它仍然有足够的信心试图在外交上孤立中国——剥夺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阻碍中国建立直接的外交关系等。越南人民在中国和苏联的大规模军事援助下,为争取民族解放而进行的越南战争沉重打击了美国。为扭转这一颓势,美国软化了对华立场——尼克松年访问北京,随后与中国建立全面外交关系就是明证。年过后不久,美国也缓和了美苏关系。
概括来说,美国因在越南战败而元气大伤,迫使它采取了更“爱好和平”的政策。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从越南战败中恢复元气,就在里根的领导下,对苏联采取更为咄咄逼人的政策。总之,当美国虚弱时,它就爱好和平;当它强大时,它就会咄咄逼人。
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次峰会。
国际金融危机
在不及军事冲突严重的领域,美国的表现也是如此,如国际金融危机于/年初起时美国的表现。这场危机给美国带来沉重的经济打击,因此美国开始强调国际合作。美国帮助建立了二十国集团(G20),尤其是在国际经济等领域对中国表现出合作态度。因为它自觉虚弱,所以变得“爱好和平”。
但随着美国经济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复苏,它对中国就变得咄咄逼人起来——最明显的是,特朗普对华发动 。也就是说,美国一旦感到自身变得强大,就变得咄咄逼人。即当美国再次感到虚弱时,它就“爱好和平”;当它感到自己强大时,它就变得咄咄逼人。
与二战前比较
将美国与二战前的日本和德国进行对比,也许有助于对此有更深的认识。这场战争始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强大,最终于年入侵中国东北。随后,希特勒于年在德国上台。但是,尽管发生了这些不幸的事件,世界大战并非不可避免。从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法西斯的迅速扩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这一切的起因是在年至年间,世界各国遭遇了一系列失败和战败,未能抵抗住日本军国主义者和德国纳粹的侵略。
在亚洲,国民党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不是集中力量抵抗日本,而是与中共作战,而美国未能干预阻止日本,直到年日本袭击珍珠港时才开始对付日本;在欧洲,英国和法国未能阻止德国重新军事化,即使根据《凡尔赛条约》他们有权这样做,他们也未能支持年西班牙合法政府制止法西斯政变和由希特勒支持的佛朗哥发动内战,他们在年签订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直接向希特勒投降。在这场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世界各国本可以采取坚决行动制止日本和德国的扩张,但它们的投降和失败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铺平了道路。
这与当前的形势有所相同。当前的世界形势肯定无法与年相提并论,毕竟年距离世界大战只有一年的时间。如果与20世纪30年代相比,现在的形势与年更像。现在,大多数美国人肯定不支持打一场侵略性的世界大战——到目前为止,只有美国外交圈/军方内部的少数派/边缘力量讨论过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如果美国遭遇挫败,它肯定不会与中国或俄罗斯正面对抗。
但正如年日本入侵东北和年希特勒上台后一样,中期的危险是,如果美国在有限战争中取得胜利,那么正如上文所述,它将更容易受到鼓励,发动一场重大的全球军事冲突。因此,为防止这样的世界大战发生,为保护和平,至关重要的问题是确保美国不会在当下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比如它在乌克兰挑起的战争、它企图在台湾和其他问题上破坏一中政策。
建立反对美国军事扩张的统一战线
正如上文分析所示,有两股强大的力量会反对美国的军事扩张。
股力量,也是最强大的力量,是中国自身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仅对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至关重要,而且最终将有助于中国追平美国军事力量——这将是对美国军事侵略的 威慑。
第二股力量是包括世界大多数人口在内的许多国家,他们是从道德角度和直接的自身利益出发反对美国的侵略。美国试图通过军事/政治手段来弥补经济短板,必然意味着其采取的行动将损害到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其他国家的利益。例如,美国试图东扩北约,引发乌克兰战争,导致世界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因为俄罗斯和乌克兰是世界上 的小麦和化肥供应商;华为被禁止参与5G网络建设意味着,在每个这么做的国家,其国民都要支付更高的通讯费用;美国施压德国购买美国液态天然气而不是俄罗斯天然气,推高了德国、拉丁美洲的能源价格;美国试图阻止其他国家追求民族独立,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从而提高了美国家庭的生活成本。事实上,其他国家的民众被迫为美国的军事侵略政策买单,这必然会引发反抗。
因此,这两股力量——中国自身的发展以及美国政策不符合世界绝大多数人口利益这一事实,构成了美国军事扩张的主要障碍——它们显然是相互关联的。尽管抵制美国政策的世界大多数人口是一股强大力量,但最强大的力量是中国自身的发展——这是因为自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牺牲,才取得了巨大胜利。因此,最强大的力量是中国自身的发展。但是,要想成为最强大的力量,就应与受美国欺压的世界大多数人口建立统一阵线。
因此,将中国自身的发展与反对美国欺压的国际力量结成统一阵线,是当前世界局势下的最关键任务。外部人士可以清楚地理解这一总体框架,但只有那些能够获得高层级信息的人才能准确判断所有具体步骤,以及应采取何种必要政策。
美国的选择
正如文章《俄罗斯发起军事行动是在保卫中国的西部防线?》所分析的,未来一段时期对人类来说将非常危险。年,德国总参谋长冯·毛奇发表了臭名昭著的声明,称“既然战争不可避免,那就越早越好!”在当时的德国看来,这是完全合理的。俄罗斯和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德国,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它们在军事上强于德国。因此,冯·毛奇呼吁尽快开战。
对中国和全人类而言,当前的危险在于,在和平经济竞争中被击败的美国正面临压力,要越来越多地转向军事扩张。正如本文开头所分析的,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了。美国已做好准备,从针对发展中国家升级到愿意对抗核武大国俄罗斯。美国同时决定对德国等“盟友”施加 压力,迫使它们听命于美国,从而损害它们自身的利益。
然而,美国仍在犹疑,显然是在评估形势,看其军事扩张升级得冒多大的风险。虽然美国威胁要将乌克兰纳入北约,挑起了乌克兰战争,且正在向乌克兰提供军援,但美国尚不敢直接派兵参加乌克兰战争。这表明,虽然美国正在探索将其军事扩展战略升级为针对大国,但仍不确定是否要全面部署这一战略。
这显然直接影响到俄中关系,并使乌克兰战争的结果至关重要。对美国的战争威胁而言,中俄的良好关系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和军事障碍。因此,美国政策的核心战略目标是分化俄罗斯和中国,然后将它们各个击破,包括动用军事力量。
拜登在波兰演讲时,突然语出惊人,称普“不能再继续掌权”,引发巨大争议。图自CNBC
乌克兰战争与国际大局
总结这一全球形势,乌克兰危机自然显示出特定的国家特征。但这也表现出美国不断升级其国际军事政策,这种政策是由美国在继续拥有军事实力的同时经济疲软造成的。这种情况产生的动力是,美国的军事升级政策将继续下去,除非它遭受外部失败。总之,美国从攻击发展中国家到越过俄罗斯等大国的红线,这种军事政策的升级,是由美国的整体局势决定的,它不是暂时的,而是还将继续下去。这意味着这种侵略性的军事政策也将针对中国。
这也意味着美国的军事扩张不会因国内的反战组织或其“盟友”的反对而停止。只有中国和全球绝大多数受害于美国政策的国家携手合作才能阻止美国的军事扩张——绝大多数人口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在这两股反对美国侵略的力量中,中国自身的发展是最强大的力量。
结论
结论是:
遗憾的是,对全球形势 现实的看法是必须预计到美国将增加对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侵略行动,这不仅会发生在经济领域,尤其会发生在美国可以直接和间接使用军事力量的领域。
美国只有在遭受失败时才会踌躇不前。当然,应利用每一次美国变得“和平”的机会。但也应认识到,当美国遭遇失败时,会试着养精蓄锐,待恢复元气后又会实施新一轮的侵略政策。
击败美国的侵略首先取决于中国的全面发展——经济、军事和所有其他领域。
中国实力增强也符合其他遭受美国侵略的国家的利益。
继中国自身实力发展后,阻止美国侵略的最重要力量是反对美国侵略的世界上大多数人口和那些因美国政策而受损的国家。
美国直接或间接的军事侵略是否升级,取决于其在具体斗争中被击败的程度——美国越成功,它将越变得越咄咄逼人;它越虚弱,它则将变得越“热爱和平”。
因此,从短期来看,乌克兰战争的结果将至关重要。如果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成功,它对中国的侵略性就会变强。反之,它对中国的攻击就会减弱。
不可避免地,我们无法预知美国侵略政策的具体细节。但是,除非美国遭受上文分析的那种失败,否则美国经济疲软和军事强大这一现实无疑会导致美国全面升级其军事扩张政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