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越南为什么能在分裂后实现国家统一

在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击败越南共和国(南越)之后,年越南南北举行普选,正式宣布南北统一,将国名改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越南是二战后通过战争方式获得国家统一的典型案例。

(一)越南统一之“势”

自秦始皇在越南设置郡县后的多年间,越南属于中国版图。

五代十国末期,越南开始有独立政权。

北宋以后的近千年间,越南与中国大体维持了稳定的宗藩关系。

19世纪,法国入侵越南,并与越南的宗主国清朝发生战争,虽未取胜,却通过谈判将越南变为法国的殖民地,直至二战时期的日本入侵。

二战结束后,以北纬16度线为界,中国与英国分别占领越南并接受日本军队投降。

法国通过与英国及中国谈判重返越南,并实际控制越南南部,试图恢复在整个越南的殖民统治,但遇到了成立于年9月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的抵抗。

经过9年的越法战争,失败的法军年4月全部撤出越南。

在美国的支持下,年10月越南南部的“越南共和国(南越)”成立,取代了法国控制下的傀儡政权“越南国”。

根据年的《日内瓦协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越南形成南北两个政权的对峙。

当代越南分裂与统一是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的演化产物。

北越政权成立之初,北越政府主席胡志明曾8次致电致函美国,建议美国承认越南的独立。

但当时美苏冷战已经展开,从冷战思维出发,美国国务院认定胡志明是“国际共产主义代理人”、“彻头彻尾的共产主义者”。

在美国看来,北越是共产主义政权,是反资本主义的,与美国的国家利益根本对立,因此美国完全拒绝承认北越政府。

相反,美国还默许和支持法国发动对越南的大规模殖民战争。

北越政权被迫撤退到北部山区开展孤立无援的抗法游击战争。

这种状况在新中国诞生后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年中越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承认和与北越政权建交的国家。此后苏联及欧亚一些国家也先后承认并与北越政权建交。

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越南政治局势发生转折,标志着两大阵营冷战对峙的局面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形成。

美国也对越南事务调整为公开干涉的政策,在冷战格局下将“韩战”与“越战”视为“双管齐下的战争”。

年朝鲜停战后,美国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到越南战场。

但在中国“全面援越”的政策下,北越军队对法军展开反攻,并取得奠边府战役的重大胜利,对法国撤军和日内瓦会议签署停战协定发挥重要影响。

年,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与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通过《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内容包括越南应在年举行全国自由选举以实现民主和统一,这是日内瓦国际会议所确认的在越南实现停战和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道路。

然而美国后来却担心“共产党在越南进一步扩张”,最后并没有在这个《宣言》上签字,总统艾森豪威尔宣称“不受这个会议决议的约束”。

此后美国大力援助南越政权,扩军备战,南越政权并以“北方人口比南方多”、“北越没有民主自由选举的条件”为借口拒绝实现日内瓦协议。

美国还牵头纠集英法澳新菲泰和巴基斯坦等7国于年9月组成东南亚军事集团,将越南南方、柬埔寨和老挝划为“保护区”。

可见,法国为重建殖民制度在二战后发动对越南的侵略战争和美国后来的干涉是导致越南南北分裂的主要因素。

在北越和南越对峙期间,北越组织力量以游击战争形式在南越发动解放战争,并引发美国军事介入的越战。

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经过12年战争最后美国在越战中失败撤军。

年9月,越南劳动党召开“三大”,确定越南革命的两个战略任务,是在北方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解放南方。

自此将解放南方和建设北方置于同行重要的地位。同年12月成立“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在南方开展反美解放运动,南越政权受到严重威胁。

年开始,美国以军事力量直接介入越南南方的解放运动,协助南越政权与“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领导下的越南反政府武装作战。

当时北越政权以武力方式发动国家统一战争与国际格局的变化密不可分。

美苏冷战发展到60年代,苏联进入强势扩张期,美国则处于战略守势。苏联迅速缩小了与美国的实力差距,特别是在军事实力上逐步超过美国。

苏联国家主席赫鲁晓夫通过强硬手段与恫吓方式,例如年在东德一夜修建柏林墙封锁西柏林并恢复核实验等,试图使美国总统肯尼迪在某些争端上向苏联让步。

美国认定要在越南问题上显示出美国的力量和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决心,于是派遣美国国防军特种部队进驻南越,被认为是越南战争开始的标志,并使越南战争成为当时冷战格局中唯一的热战。

此后战争逐步升级,由有限战争转变为局部战争。

在美国和北越均付出惨重战争损失之后,年美国国内反战示威游行已遍及全国各地,10月美军宣布停战。

从年开始,美国军队逐步撤出越南,但北越和南越的战争并未结束。

年中美关系改善对越南局势产生重要影响。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访苏为美国结束越战创造条件。

在中国和苏联的压力下,北越政权回到谈判桌前。

年1月参加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会议的四方代表(美国、北越、南越、南越反政府武装),在巴黎正式签署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巴黎和平条约)。

随着美国军队陆续全部撤出越南,北越军队彻底击溃南越政府军,年消灭了南越政权。

4月30日,美国驻南越使馆的最后一批人员乘直升机离开越南。

当天南越总统府被反政府军占领,南越政权通过广播宣布无条件投降。

美国势力的撤出和中苏对北越的支持,为越南的武力统一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

(二)越南统一之“力”

北越武力统一南越是凭借硬实力优势完成国家统一的典型案例。

军事和经济实力的比拼不仅在中苏与美国两大国际势力之间进行,更在北南双方之间军事斗争中起到关键作用。

按照《日内瓦协定》以北纬17度线划分的南北越,北越面积15.58万平方公里,南越面积17.38万平方公里,人口分别为万和万(年联合国专家估计数据)。

军事实力方面,北越军队虽然数量和武器装备并未占优,但在长期的战争训练下其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和战斗能力明显强于南越军队。

相关资料显示,年巴黎协定签署前北越的武装力量为21.9万人,而南越的正规部队则为23.3万人,其中陆海空军分别为21万、1.4万和0.9万人,此外还有35万人的地方部队。

南方军队的武器装备优于北方军队。

北越正规军和越共游击队的主要武器是:T-54坦克、MiG-17、MiG-19、MiG-21、85毫米和37毫米、57毫米、毫米高炮和14.5毫米高射机枪。

南越政府军及美国、韩国、澳大利亚、泰国、新西兰等国联军的主要武器包括:M48坦克、M-装甲运兵车、F-、F-、F-、F-、F-4、F-8、A-1、A-4、A-5、A-6、A-7、A-37型等战斗机、攻击机,EB-66电子战飞机,B-52战略轰炸机,UH-1系列直升机、支努干运输直升机、AH-1直升机。使用“百舌鸟”反辐射导弹,子母弹、气浪弹、凝固汽油弹、毒气弹等武器。

经济实力方面,南北越分裂之前其经济总量基本处于对等的状态和水平。

分裂之后双方都进行了经济恢复与重建工作,北方经济发展速度和效果优于南方。

经过三年的恢复,北越的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年初的1.5%增加到年底的10.5%,具有了较好的北方的工业资源和工业基础,比较容易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产业体系。

年到年,北方通过国家计划和政府主导的方式,在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各领域都实现了较好发展,煤炭、电力、水泥、棉织、香烟、砂糖等均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随着土地改革的开展,北方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也有大幅增收,只用2年时间就恢复并超过了战前年的水平。

北方原是缺粮地区,依赖从南方调运大米。到年人均粮食产量为.2公斤,跃居东南亚各国的前列,并实现了经济资源的内部循环。

日本学者资料表明,北越在经济恢复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1.32倍,社会主义发行时期增长了33%,“一五”计划时期增长了32%。

南方由于缺乏工业资源,不具备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条件,经济发展较不均衡。

分裂前其所需工业品主要从北方输入,分裂后为维持民众正常的社会生活,不得大力发展工业,煤炭从无到有,电力也有较大增长,但与北方相比,产量低下得多。

由于大量日用工业品均需仰赖进口,以大米和橡胶为主力的出口商品结构又过于单一,南越外贸出现巨额逆差,主要靠美援平衡财政。

长期依赖外援的南越经济在实力上无法与北越抗衡。

接受外援方面,北越接受了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大量援助。

早在年1月中越建交后,新中国就做出了全面援越的重大决策。

中方先后派遣陈赓将军、以韦国清为首和以罗贵波为首的政治顾问团入越,协助其训练干部,进行军队建设和作战,扫清中越边界敌军,将中方援助物资送到北越。

年中国无偿援助北越8亿元人民币,赠送机车和车辆,帮助装备航空部门和邮电系统,援建火柴厂和纺织厂,同时派遣技术人员和专家前往参加恢复重建工作。

即使在中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年中越仍签订《中国向越南提供长期贷款和成套设备的协定》,给予北越1.4亿卢布的长期贷款,用于兴建和扩建越南的冶金、电力、轻工业和铁路等28个工业交通企业与设施。

-年间,中国先后派出防空、工程、铁道、后勤保障和海军扫雷部队共32万人协助北越保卫住宿和交通运输。

在亿美元的援助物资中,绝大部分是无偿援助。

相较之下,南越接受外援更多。除经济援助外,军事援助更加直接。

美国先后投入60多万军队,出动最多时占其步兵的68%,海军陆战队的60%,战术空军的32%,战略空军的50%。

年《巴黎协定》签字前,美国将价值60亿美元武器和军事物资运往南越,此后两年又给予南越政权20多亿美元的援助。

软实力层面,北越优于南越。

从政治影响力看,北越一贯坚持的国家统一主张及各种和平统一方案反映了越南全体民众反对国土分割、要求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因此深得人心。

南越依靠美国援助,被争取民族独立的越南民众认为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失去正义,失掉民心。

政治稳定性方面,北越执政党强于南越政权。

年胡志明去世之前,胡志明始终是执政党越南劳动党的核心,其地位和威望在党内没人能够撼动,这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越南劳动党高层领导的稳定。年9月越南劳动党进行整党,有力地保证了越南劳动党的团结和统一。

南越政权却在激化的社会矛盾背景下缺乏有力的政治领导中心。年吴庭艳在军事政变中被击毙后,南越政权领导人进入走马灯式轮换交替的时期,除阮文绍时期外,其他总统的任期基本只有几个月甚至几天,总理更是频繁更迭,无法制定并执行能有效促进社会改革的政策,愈发丧失民众支持。

政治凝聚力方面,北越在越南劳动党的主导下,年组成“越南国民联合阵线”,形成了一个由越南劳动党为领导核心的包括各阶层、各团体的统一战线,从而将民众团结在执政党周围,保证了越南劳动党的政治动员能力。

南越政权的政治凝聚力不强,吴庭艳可以进行政治动员的资源和范围都很有限。为保证政令执行,强化总统权力,吴利用血缘和亲缘进行政治动员,实施家族统治,大搞裙带关系,南越60%的省长由吴的亲信担任。南越政权采取的高压控制方式使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文化凝聚力方面,南越政权不能扬长避短。

年,日内瓦和约签署后,北越政权实行苏联模式的田地改革及限制宗教发展,近一百万北越人,尤其是前地主、资本家和天主教信徒,随法美和联合国的海舰迁居南越,史称“自由之路行动”。

南迁与南越本土合在一起的百余万天主教徒成为天主教背景的吴庭艳的主要社会支持基础。但吴庭艳政府在对天主教徒特殊优待的同时压制佛教,激起佛教教徒抗议,上街游行乃至引火自焚,总体上南越政权未能处理好文化和宗教信仰的问题。

——摘自拙著《国家统一的系统演化动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31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