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维护领土上,清朝做的比明朝好得多,明朝

说起清朝晚期的历史,我们知道是一部屈辱史。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被迫进入近代,之后不断地和各国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中对清朝损失最大的就是割地了,可以说清朝在晚期失去了大量的土地。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不喜欢清朝,觉得清朝卖国。其实,清朝虽然在晚期时失去了大量的领土,在总的来说在维护领土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好的。可以说至少比明朝的好得多,因为明朝丢失的领土比清朝多得多。

我们看一下明朝和清朝丢失土地的对比就知道了,看完你就知道清朝有多么厉害了。

明朝是我国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王朝是推翻了蒙古人之后建立的,之后又被满族人取代。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比较喜欢这个王朝。网上流传一句形容明朝的话“不割地,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些是明朝和其他王朝相比的优点,其中不割地和清朝晚期的割地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其实,明朝确实不割地,但不代表明朝没有丢失土地。表面上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事实上造成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领土减少。

可以说学习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割让领土的事,但对其他王朝领土的减少领土的事没有任何概念。不仅我们不知道,在史书上也很少记载。我们在学习古代文学的时候,也很少看到文人记载关于领土丢失的事。但清朝割让领土的事,不仅史书上有记载,其他方面都有记载。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不仅仅是清朝的领土是割让给国外的,其他王朝领土割让给少数民族的。更重要的是各个王朝对领土的概念不同。

简单的说,清朝之前的王朝就没有领土概念。之前王朝的领土说白了就是势力范围,王朝实力强大时就开始对外扩张,统治区域就会变大。王朝衰落时开始收缩,统治区域就小。可以说,没有一个王朝的疆域是固定的,都在不断变化。而大家之所以对丢失的领土没有感觉,主要是因为很多汉人认为那些地方不是自己的领土。汉人建立的王朝统治区域,绝大多数和秦朝疆域都差不多。只要这些地方不丢失就行,对于其他地方不是很在乎。所以我们看一下西汉末期、唐朝末期、明朝末期的领土就能发现,边关的地区几乎都丢失了。而清朝的疆域和现在的领土几乎是一个概念,并不会随着势力的增长或衰弱而变化,还是非常固定的。也正因为如此,晚清大家对领土丢失才会记忆深刻。

我们现在再回过来看明朝丢失领土的问题。明朝丢失的领土和清朝不一样,因为这些领土的丢失并不都是被迫的。这些领土有的是因为明朝实力衰落而丢失的,有的是明朝主动丢失的。我们现在看一下,明朝究竟丢失了哪些领土。

明朝丢失的第一部分领土是大宁都司。大宁都司的范围为今河北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西北部。就是今天北京北边、西北、东北那一带。这个地方是在朱元璋在位的时候设立的,是明朝北部的边关地区,对巩固北京有着重要作用。朱棣继位之后,放弃了这里。关于朱棣放弃这里的原因,有记载是因为靖难之役的时候,蒙古兀良哈三卫出兵帮助了自己,所以朱棣为了感谢他们把这些土地赠予兀良哈部落。事实上,根本不是这么简单。这个可以说是一方面原因,但绝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朱棣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不可能会轻易把土地送给其他人。

朱棣继位之后,首先要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这些需要大量的钱财支持。除此之外、朱棣还要不断地北伐、派遣郑和下西洋、疏通运河、修建北京城等,这些都是需要钱财,而明朝的财政根本之称不了这些。所以朱棣才想要裁撤一些边关机构,此时大宁都司进入了朱棣的眼中,因为大宁都司每年需要消耗大量钱财。明朝往这里送补给消耗非常大,占据这里的成本非常高。所以朱棣想了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就是把居住在这里的一些蒙古部落还有汉人前部迁到关内。这样这些人就无法骚扰明朝边关了,明朝也不需要继续在这里进行投入了,还可以把剩下的钱做其他事。

这个政策看起来很好,解决了很多问题。事实上,迁徙人口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明朝把这里的人迁走,到时还会有其他人占领这里,这些人对明朝还会造成威胁。而且这还打开了明朝丢失领土的口子。因为朱棣开了这个头之后,后世的皇帝肯定也会这样做。

明朝丢失的第二部分领土是奴儿干都司。奴儿干都司的辖区东至海,东北包有库页岛,西至斡难河,南接图们江,北抵外兴安岭,几乎包含了现在绝大部分东北。面积还是非常大的,至少两百万平方千米以上。这个地区是在朱棣时期设立的,主要是方便对当地的蒙古人、苦夷、达斡尔、汉人等民族的统治,而且还可以从这里夹击蒙古各部。明朝在这里的统治还是比较稳定的,一共设立卫、所24、地面7、站7、寨1,通称卫,机构齐全。明宣宗时期逐渐放弃这里,也正因如此,努尔哈赤后来才有机会起兵反对明朝。

明朝是在明仁宗时期逐渐放弃这里的。明仁宗放弃了武力讨伐蒙古的政策,开始进行和平的政策。由于明朝和蒙古各部落和平共处了,所以奴儿干都司的地位逐渐下降,明朝也不愿花这么大的代价经营奴儿干都司。明朝经营这里和大宁都司差不多,都是亏钱的,每年耗费巨大。到了明宣宗时期,奴儿干都司几乎被放弃的差不多了。当然明朝虽然放弃了这里,但并不是说所有机构都撤走了,只不过没有以前重视了。不过明朝在这里的影响仍旧存在,一直到明朝末年,明朝在这里的势力依然很大。

明朝丢失的第三部分领土是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这个地方很多人都比较熟悉。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统治范围大致为现在越南北纬十七度以北地区,现在的越南北部都是明朝的疆域。这里从秦朝开始就是中原王朝的领土,一直到五代时期才从南汉独立出去。朱棣继位后开始对这里用兵,年消灭了这里的胡朝,明朝的疆域扩展到这里。明朝在这里设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余县,和中原的统治方式一样。

明宣宗时期,明朝放弃了这里。明朝之所以放弃这里有人说是因为朱元璋说不征讨这里,并把交趾列为不征讨的地区。事实上,这里反对明朝的统治越来越激烈,明朝在这里的用兵不断失败,所以明朝才不得不放弃这里的。要知道打仗很费钱的,而且还有众多的人员伤亡。这个地方是被迫放弃的,和大宁都司、奴儿干都司完全不一样。

明朝放弃的第四部分领土是哈密。听这个地名就知道位于今天的新疆。朱元璋时期,明朝曾攻打到这里,因为这里是蒙古统治。不过明朝攻破这里之后并没在这里设立政权。年,朱棣在这里设立哈密卫,正式统治这里,明朝的势力深入到新疆地区。当然,明朝虽然在这里设置政权,但统治这里的是哈密王。在某种程度上,是哈密王臣服了明朝。而明朝之所以在这里建立政权,因为哈密是通往西域的要道,明朝需要这条通道对外交流。

不过哈密卫从设立之后,就一直受到西域各个政权的骚扰。年,哈密被吐鲁番汗并占,明朝在这里的统治正式结束。从此,明朝的势力退出西域,收缩到嘉峪关一代。而明朝之所以之所以没继续收复这里,一方面是西域经济凋敝,价值不是很大。另一方面,收复这里的成本非常高,统治成本也高,说白了太费钱了。

明朝丢失的第五部分领土是辽东地区,也就是现在的辽宁一代。这个地方是明朝防线的最东段,对明朝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里要是丢失的话,明朝和朝鲜半岛就只能通过海上联系了。所以明朝一直守着这里,不过在努尔哈赤起兵后状况发生了改变。女真人实力不断上升,最后统一了整个东北。而辽东地区也逐渐丢失。辽东地区丢失之后,明朝在东北的势力回到了关内地区,关外全部被女真人占领。明朝失去了进攻女真的资本,之后的明朝只能转攻为守。

这个地方的丢失和明朝的灭亡有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丢失这里的话,后金不可能崛起的这么快,明朝不至于灭亡的这么早。

明朝丢失的第六部分领土是台湾地区。这个很多人都知道,年,荷兰人占领了台湾。明朝和荷兰人打过很多次仗,而且还都是占有优势的。说实话,之所以没收复台湾,一方面是明朝国库空虚,还不断对东北用兵和镇压国内起义。另一方面是因为明朝对台湾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荷兰人占领这里之后,明朝一直没想过收回。以明朝的实力,想要收复这里还是很容易的。

一直到郑成功时期才赶走了荷兰人,收复了台湾。其实除了荷兰人,西班牙人也曾占领一部分台湾,只不过后来被荷兰人赶走了。康熙收复台湾之后,最初也是想把这里的人内迁放弃这里。如果不是大臣们说了台湾的重要性,康熙估计也放弃了这里。

其实,除了这些地方,明朝还丢失了很多地方,比如河套平原,西南边境很多地区。明朝末期的领土和巅峰时期相比悬殊非常大。明朝巅峰时期,疆域差不多多万平方千米。到明朝灭亡前,能统治的区域只有万左右平方千米,我们最熟悉的就是两京十三省。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发现,明朝丢失了60%以上的领土。明朝的东北地区、蒙古草原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几乎丢失殆尽,甚至连东南的台澎地区都丢失了。

我们现在再看一下清朝。清朝巅峰时期的领土达到了万平方千米,不过这个时间并没有维持多久。清朝在鸦片战争之前,疆域一直维持到万平方千米左右,这是绝大多数人都认同的数字。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对外割地,但在灭亡时还保持着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也就是说,清朝一共只丢失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丢失的领土只占巅峰时期的15%左右。这样看的话,清朝在灭亡时还保持着巅峰时期的85%左右的领土,这个比例是任何一个王朝都做不到的。

现在我们再看看,清朝在维护领土上的贡献是不是比明朝大的多。其实,清朝在维护领土上的贡献不仅比明朝大,比其他任何一个王朝都大。清朝丢失的只是部分东北地区、西北部分地区、台澎地区,主要还都是完好无损。当然,清朝之所以能维持这么大的疆域这么久主要是因为对边境地区的管理和其他王朝不同。可以说清朝对边境地区真正做到了中央集权,这一点其他王朝都没有做到。其他王朝只是让这些地区臣服自己,很少能完全统治这里。可以说在维护领土上,清朝的贡献还是非常大的。

看到这里之后,你对明朝和清朝的印象会不会改变。这两个王朝有很多方面和我们认为的并不一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08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