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经济风险可能加大

月初,财新公布了7月制造业PMI指数:

51.3

这是一个不断走软的数值,不仅较5月低了0.7个百分点,还是三个月以来的新低。

统计局的PMI指数,也呈现相同的趋势。

制造业PMI为50.9,低于上月0.1个百分点;

非制造业PMI为53.5,较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

虽然PMI还在荣枯线上,反映经济仍在扩张,但PMI双双下降,说明扩张动力在不断衰减。

作为GDP的先导指标,PMI表现不佳。

折射下半年经济可能不太乐观。

什么原因造成了经济复苏动力在边际上出现弱化势头?

君临认为,解答这个问题。

一是将有助于投资者理解下半年的风险何在。

二是便于我们思考政策层面会如何应对。

01

出口

年,中国在Q1铁腕控制疫情后,在Q2海外疫情加速扩散的情况下,率先实现复工复产。

然而中国供给端的迅速恢复,需要与之相匹配的需求来适配。

国内消费复苏偏偏又十分羸弱,生产的东西卖给谁呢?

历史的有趣就在这里。

恰逢此时发达国家相继出台大规模救助政策。

以美国为代表,救助政策更偏向于直接“发钱”。

换言之,将直接刺激需求快速复苏。

中国庞大的生产能力,正好对接。

年,中国出口达17.93万亿元,增长4%,对GDP的增长拉动达到28%。

但这种持续强劲的出口增长,在今年5月几乎是戛然而止。

以美元计价,5月出口同比增速由32.3%下滑至27.9%,两年复合增速由16.8%下滑至11.1%。

从领先指标看,今年3月起PMI新出口订单已连续4个月下滑,预示未来出口放缓已成趋势。

就业也开始出现明显的收缩。

短期来看,这与价格直接相关。

人民币汇率上涨、原材料价格,运费都在涨,PPI已经9%,

根据部分机构的实体经济调研显示,出口商现在虽然订单很好,但基于价格上涨,不确定增大,导致开工不足,不敢生产。

长期来看,这与疫情相关。

随着发达国家疫苗全覆盖,社交隔离解除。

一方面,这将导致服务消费需求增加,服务消费的高增长会对商品消费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制造业根基未受损,且处于库存周期底部,供需缺口将快速填补。

美国制造业PMI快速恢复来源:通联数据

现在疫苗正在全球广泛接种,如果进展顺利,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能够在三季度左右实现经济重启。

新兴国家能够在四季度,最迟明年一季度实现经济重启。

换言之,全球逐步进入“常态化”,那么中国的出口也会“常态化”,即过去的低增长状态。

当然,这最终还是要看海外疫情的发展。

变种病毒层出不穷,疫苗有效性还需进一步验证,海外疫情的发展仍然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虽然我们不能预测出口必然下滑,但起码是高度不确定的。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还在重组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

比如欧洲这只一声不吭却咬人的狗,刚在6月30日与越南签署了一项自由贸易协定,削减了99%的关税。

同志们,前景堪忧啊!

02

消费

近来媒体在讨论经济复苏时,有一个高频词汇“K型复苏”。

“K”一上一下的写法,表示富人向上,穷人向下,富人在通胀,穷人在通缩。

虽说这种贫富分化现象在疫情前早已存在,而且是个全球性现象。

而疫情来袭,反而加剧了这一分化。

穷人富人由于收入来源差异,前者复苏快,后者复苏慢。

消费就明显呈K型复苏态势。

从价格上看,年富豪价格指数(例如茅台)同比从年的-0.3%上升到3.4%;

而总体非食品CPI则从年的1.4%回落到年的0.4%(比如房租)。

挣扎在通缩边缘的房租来源:通联数据

高端消费也好于中低端,大车、豪车恢复快于普通乘用车,中高端服饰恢复迅速,奢侈品也出现向高线城市聚集的情况,三亚的高端酒店价格几乎收复失地。

消费K型复苏的背后,与疫情后收入和财富进一步分化有关。

一方面,疫情加剧了收入分化。

高收入人群更容易进行远程办公,收入受疫情影响小,而低收入人群受疫情影响大。

据西南财经大学的调研,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年四个季度收入均呈环比下降趋势,而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家庭各季度收入均环比增长。

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人均增速也高于中位数增速,意味着收入差距有所扩大。

以上是全球的共性问题。

具体到中国,还因为刺激政策的不同,K型复苏更极端。

例如相对于美国那种直接发钱的需求端刺激,中国主要是供给端刺激,即货币宽松,信贷支持。

通常信用扩张推升资产价格,例如地产泡沫,富人持有资产多,这又进一步加剧财富分化。

历史上富豪价格指数与土地成交价款通常正相关,年楼市的火热,加大财富分化,带动富豪消费价格增速上升。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速为25.7%,增幅较4月下降3.9个百分点。

这样的情况下,是不能指望消费出多少力的。

所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至今仍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众所周知,K型的原因无非是个收入分配的问题。

虽然目前政策口很重视,一直在强调“共同富裕”。

但收入分配不只是个技术问题,而是体制性、系统性的问题。

既有富人穷人的分配结构,也有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分配结构。

而且收入也不仅是个流量概念,还是个存量的概念,就像股票大涨“开灯吃面”和大跌“关灯吃面”一样,财富效应带来的预期收入增加也会影响边际消费倾向。

短时间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提升消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同志们,形势严峻啊!

03

投资

投资,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一直举足轻重,对平滑GDP波动居功至伟。

在经历了年的V型反弹后,也开始显露疲态。

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两年复合增速,下同)为4.7%,比4月下降1%。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上升3.4%,比4月下降0.4%,制造业投资同步比上升3.7%,比4月上升0.3%。

实际上,如果考虑价格因素(PPI大涨)和出口订单,这个增速还要打点大折扣。

固定资产投资中最关键的地产投资,Q1表现亮眼,1-4月销售、新开工、竣工累计同比增长48.10%、12.80%、17.90%。

但如果比起19年,销售、新开工、竣工则是增长19.51%、下降7.96%、增长0.80%。

今年以来各地政府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较慢,1-5月累计新增专项债仅达到年度计划的16%。

比起同期年的40%,年的57%有明显下滑。

虽然市场预期发债进度提速及财政盈余资金使用,基建投资同比增速或有望边际回暖。

但最终还是要看房地产的脸色。

要知道,房地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几乎有1/3,堪称定海神针。

年的大水漫灌,滋润了地产业,也大大刺激了地产商的拿地热情。

而上半年的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去年土地购置火热的滞后体现。

通过地产开发贷款同比增速看,增速已进入个位数区间。

贷款增速,已跌破年和年房地产下降周期的低点。

按照商品房建设周期,后续还有大量的竣工形成的商品房库存,压制了未来的地产投资。

要知道,过去十年,房地产周期是中国经济波动最主要的来源。

稳住了经济,稳不住房价。

保住了增长,却让资产泡沫更加剔透晶莹。

政府就一直在这种状态中摇摆不定,投鼠忌器。

但如今调控政策不断加码,收紧二手房贷款,炮击学区房,似乎铁了心要在房地产市场去杠杆。

那么在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现在没有明显复苏情况下。

谁来支撑投资?

同志们,值得深思啊!

04

尾声

相信看到这里的读者会难免悲观,三驾马车,驾驾都气喘吁吁。

怪不得有经济学家形容:

“这恐怕是史上最短命的经济复苏”

似乎预示这下半年行情堪忧。

不过君临倒颇为乐观。

曾经主政中国经济多年的一位老革命曾说过: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而中国的经济政策可谓充分诠释了这句话,一向灵活。

经济如果真的因此衰退,刺激政策就有可能“妈妈再爱我一次”。

管它泡沫不泡沫,先过了这关再说。

所以观察政策迹象是关键。

还记得3月底,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通稿上引人注目的删除了“不转急弯”。

后续货币政策就有所收紧。

但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通稿就明显变调了。

国内研判:从Q1的“不断增强,积极因素明显增多”,变为“稳中加固,稳中向好”

国际研判:删除“境外疫情和经济趋于好转”。

应对研判:增加“防范外部冲击”。

政策定调:增加“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未来工作:从Q1“高质量发展”表述,变为“推动经济在恢复中达到更高水平均衡”。

总结下来,君临就读出两个字:

“谨慎”

从相对乐观到逐渐谨慎,既然政策如此判断,那下一步操作就不难猜测,同样两个字:

“维稳”

至于如何“维稳”,我想就不必过多赘述了。

要知道,市场从来不是经济的晴雨表,而是“预言家”。

同志们,接着跳舞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68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